10月1日凌晨,湖南官庄服务区广播叫号“前面还有48辆车等着充电”,辰女士抵达时,手机显示充电排队界面,等了3小时才插上充电枪,再用1小时充电,整整耗费4小时才离开服务区。同一晚,京哈高速有车主排到60多号,也是等了4小时才充上电。国庆期间高速充电桩出现大排长龙现象,新能源车主长途出行普遍遇到难题。
充电高峰从9月30日下午开始。辰女士自驾从广州回湖北,选择30日上午出发以躲避高峰,结果晚上7点半到官庄服务区时发现充电桩旁车满为患,工作人员穿反光背心登记叫号,黑板显示“当前叫号:11”等待49号,服务区仅有两个充电桩四个口,每辆车充电至少40分钟,现场车主或在车边踱步、或蹲在花坛吃泡面,情绪焦虑。
京哈高速另一车主9月30日深夜到服务区,排队号码已到60多,他表示想放弃车辆但又担心下高速找充电站耗时更久。充电耗时令原本12小时的路程变成16小时。
充电难与数据有关。交通运输部预测,国庆8天全国高速日均流量超6200万辆,新能源车占近20%,约1250万辆,同比增长30%。全国高速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超97%,2024年新增85.3万台公共桩,总量357.9万台。节假日车辆集中,三分之一服务区充电桩全负荷运转,热门高速如沈海、长深桩子全天运转。
有混动车、增程车主也因加油站拥堵和油价高选择充电,进一步加剧资源紧张。有网友拍视频调侃服务区里一半纯电车、一半混动车,师傅叫号都快喊哑了。
此前节假日已出现类似排队充电情况。问题在于充电桩节假日需求暴增,平时利用率低,运营商不愿多建,导致假期桩子不够用。
部分地区应对方式包括南京沪蓉高速黄栗墅服务区在原有16台充电桩基础上增设12台快充桩,宁波慈城服务区安装超级充电桩和应急储能充电车。交通运输部推出“e路畅通”微信小程序供车主实时查询排队情况。
网友观点分化,有人质疑建设充电桩成效,有人认为需提前规划,有人建议动态充电桩。专家建议短期可用移动充电舱、充电机器人救急,长远应结合商业模式与政策支持让充电桩建设盈利。
本次事件体现新能源汽车数量暴增与基础设施不匹配的阶段性矛盾。各地在解决充电难题上持续探索,服务区充电车主焦虑成为普遍现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