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界S7这车,要说它拉胯吧,瞅瞅那配置、那颜值、那智能化,哪一样拎出来都算得上能打。
可你要说它支棱吧,销量报表杵在那儿,四月区区565台,这数字搁谁看了都得嘬一口凉气。
想当初,去年金秋十月,人家也曾有过高光时刻,月销直逼7400,彼时谁不说一声“后生可畏”?
这才几个月的光景,咋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路俯冲呢?
这事儿,细琢磨起来,颇有嚼头。
按常理说,现如今新能源车市这般红火,哪怕是稍纵即逝的亮点,都能让人分一杯羹。
智界S7背后可是华为,技术傍身,自带热搜体质,怎就沦落至此番田地?
咱先盘盘这车本身。
卖相这东西,各花入各眼,但内饰和智能座舱绝对是吸睛利器。
华为的鸿蒙系统,用过的都说丝滑。
续航也还凑合,700公里打底,城里溜达、跑个短途野营都够用。
再瞅瞅那价格,20好几万起步,在这个段位里也算中规中矩。
那这根搅屎棍,到底插在哪儿了?
一个绕不开的硬茬,竞争白热化啊。
看看它的那些个“宿敌”,小米SU7,含着金汤匙出生,雷布斯亲自摇旗呐喊,订单像蒲公英的种子,漫天飞舞。
比亚迪汉,老字号金字招牌,口碑销量双保险。
即便是不温不火的星途星纪元ES,销量都得让智界S7仰望。
再瞅瞅新晋的比亚迪汉L,刚一露头,第一个月就卖了三千多台,直接给智界S7来了个下马威。
这就好比在一条人满为患的跑道上冲刺,你身手不赖,可架不住别人更快、更狠,稍有懈怠,就被踹到人堆后面去了。
再一个,可能跟智界S7的自身定位有点偏差。
它瞄准的是中大型轿车市场,但这块蛋糕相对来说比较迷你。
现在大伙儿买电车,要么图个经济实惠,撸个小巧玲珑的代步车;要么追求极致爽感,整一辆SUV或者MPV。
中大型轿车,卡在中间,不上不下,容易被遗忘在角落。
当然,也有人嘀咕,智界S7的交付环节也拖了后腿。
之前好像闹出过一些延期交付的幺蛾子,这对于掏钱的主顾来说,简直是诚信暴击。
不过,依我看,这些都还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更深层次的考量,在于品牌辨识度和用户心智的占领。
华为在技术领域确实是泰斗级别,但造车毕竟是新手上路。
消费者对它的汽车品牌,还欠缺一份笃定和信赖。
很多人会念叨,华为的手机那是杠杠的,但华为的汽车到底咋样,还得且行且看。
而且,时下消费者购车,除了瞅产品本身,还会权衡很多其他变量,比如售后体验、品牌风评、保值率等等。
这些方面,智界S7还需要时间慢慢熬,用心经营。
所以说,智界S7的窘境,并非单纯的产品问题,而是品牌调性、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因素交织的困局。
话又说回来,智界S7就彻底凉凉,没戏唱了吗?
倒也未必。
毕竟,华为的技术底蕴是实打实的,只要找准破局点,调整策略,未尝没有咸鱼翻身的机会。
只不过,这个机会,或许需要更长的蛰伏期,更多的耐心投入,以及更贴近大众的营销手段。
要知道,汽车市场可不是单靠技术就能一统江湖的,还得仰仗真诚的服务和口口相传的口碑。
未来的剧本会怎么写,谁也无法预料。
但有一点是板上钉钉的,智界S7想要破茧成蝶,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很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