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那天,我特意把手机导航切换到"电动车续航模式"。站在停车场入口,看着眼前这辆2024款摩卡PHEV,突然想起邻居老王上周刚提了辆新能源车,结果去趟郊区农家乐差点没找到充电桩回家的趣事。不过这次试驾的主角宣称"可油可电"的硬实力,倒是让人多了几分期待——毕竟,谁能拒绝既能在城市里当零油耗通勤车,又能随时变身长途自驾游利器的全能选手呢?
第一脚电门下去,后背就贴紧了座椅
刚坐进驾驶舱,就被中控台14.6英寸的大屏吸引了注意力。不过真让人心跳加速的还得是踩下电门的那一刻——前后双电机的520N·m扭矩像被突然唤醒的猛兽,推着这台中型SUV往前蹿。特意选了段带坡度的匝道测试,没想到电机响应比想象中更干脆,上坡超车时甚至有种开性能轿车的错觉。等红灯时瞄了眼后视镜,隔壁车道开宝马3系的小哥正歪着脑袋打量这台车,估计是被起步速度惊到了。
200公里纯电续航有多实在?
为了验证官方标称的CLTC续航,我们做了个接地气的测试:早上8点从国贸出发,绕三环两圈接孩子放学,再去顺义山姆会员店采购。全程开着22℃空调和座椅通风,音乐播着《孤勇者》——别问,问就是家里小祖宗钦点的车载BGM。到下午4点还车时,仪表盘显示还剩18%电量,实际跑了182公里。同行的摄影师老张打趣说:"这续航够我从燕郊往返市区三天不用充电,省下的油钱都能给他家猫主子升级进口猫粮了。"
堵车时的秘密武器
晚高峰被困在东四环时,突然庆幸试驾的是混动车型。纯电模式下,38分贝的车内噪音让车载KTV功能有了用武之地——实测发现,就算扯着嗓子唱《王妃》,车外等外卖的小哥也完全没察觉。切换到混动模式后,发动机介入时的震动比预想中轻微,要不是盯着能量流示意图,几乎察觉不到油电切换的动静。最惊喜的是自动泊车功能,在望京SOHO的地下车库,它居然能识别出宽度仅比车身多10厘米的机械车位,看得在场几个老司机直呼"这车比我媳妇停车还稳当"。
山路上暴露的真实性格
周末特意跑了一趟怀柔的范崎路,连续弯道终于让这辆城市SUV露出了隐藏技能。Hi4电动四驱系统在出弯时果断把扭矩分配给后轮,过发卡弯时底盘像是被磁铁吸在路面上。不过方向盘的握感确实像网友吐槽的偏细,好在转向精准度在线,用同行女司机的话说:"就像用筷子夹果冻,刚开始不习惯,但找准角度后特别顺手。"
露营玩家的新玩具
回程时顺路去了趟潮白河露营基地,3.3kW的对外放电功能派上了大用场。接上电磁炉五分钟煮开火锅底料,无人机电池和单反同时充电,车顶行李架上绑着的浆板还没卸下来,就已经引来好几拨露营爱好者围观。有个开Model Y的大哥绕着车转了三圈,最后憋出一句:"你这车能煮火锅还能当充电宝,比我那只能喝咖啡的特务车实用多了。"
藏在细节里的生活智慧
两周试驾下来,发现不少设计师的小心机:50W无线充电板带散热风扇,再也不用担心手机烫成暖手宝;后排座椅放倒后能形成纯平空间,宜家买的两米长窗帘杆直接塞进去毫无压力;最绝的是AR-HUD抬头显示,导航箭头直接投射在真实路面上,过复杂立交桥时终于不用一边开车一边做几何题了。不过要吐槽下内饰的硬塑料件,虽然不影响使用,但摸上去的手感确实对不起小三十万的价格——好在随车赠送的麂皮绒方向盘套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试驾结束时,停车场管理员大爷凑过来打听价格。听说要二十多万,他咂咂嘴说够买两辆他的老捷达了。但转头看见我们在车机上点外卖,又忍不住感慨:"现在年轻人开车,又要能跑又要会玩,我们那会儿有空调就算豪华配置咯。"这话倒是不假,2024款摩卡PHEV就像个全能型选手,可能单项不是最顶尖的,但难得在每科成绩都在80分以上。对于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新中产家庭来说,倒是个不会出错的选择——当然,要是能把内饰材质再升级下,估计能让更多人在掏钱包时少点犹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