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提19项新功能,26款零跑C10完成首次大版本OTA升级,涵盖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到细节用车全方位提升,堪比改款的力度让用户体验再上新台阶

我得说,零跑C10这次的OTA升级,真的是把改款给秒杀了。你说我刚买了领跑激光雷达版,心里还在琢磨怎么优化开车体验,结果这次通知一出,整整19项新功能和14项优化,堪比要重新换车一样。

先从辅助驾驶来说吧。激光雷达版上线的通勤领航辅助,是我一直在期待的。每天上下班,能有个智能助手帮我疏导交通,真是省心又省力。之前遇到那次堵车,路沿检测不行,转向辅助也不给力,那会挺担心,怕出问题。这次激光雷达的加入,感觉就像多装了一个眼睛,对路况的识别更精准,尤其是路沿检测和行车记录仪视角切换成为标配,这点挺实在。

喜提19项新功能,26款零跑C10完成首次大版本OTA升级,涵盖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到细节用车全方位提升,堪比改款的力度让用户体验再上新台阶-有驾

对比同级别其他车,像某些老牌品牌的辅助其实也不错,但能做到提前感知、实时应对的还是少数。这次OTA的升级,让C10在辅助这块拉开点差距。有人会问,这到底是不是真辅助?的确,激光雷达确实比普通毫米波雷达灵敏度高不少,但我也觉得,越到高端,硬件越亮眼,软件的调校越细,体验才会更自然。这个东西,不能光看参数,更得试过才知道。

说到智能座舱,我最近也在翻车载的尺子--相册找事,突然发现小零添加了可启闭的小零建议和交互灯语这两个功能。一点小细节,倒让我觉得更有人情味。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小零提醒我:开车别忘了安全带,这也是车自己发声提示。之前用车,总觉得车内空间交互都偏机械,这次多了一些温馨感。然后声纹识别上线,居然还能区分不同乘客说话,支持儿童升温。具体怎么实现的?没细想过,估算大概有个多麦克风阵列,再加上算法优化,才能做到多人识别。

喜提19项新功能,26款零跑C10完成首次大版本OTA升级,涵盖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到细节用车全方位提升,堪比改款的力度让用户体验再上新台阶-有驾

再者,手机互联方面,HiCar4.0和Carlink2.0都加入了很多新玩法。地图3.0出来时,我试着用QQ音乐点歌,音乐流畅无卡顿,况且还能在中控和手机端同时操作,补能这块也可以通过手机控制充电时间和限流,老司机都知道,充电其实很讲究,有时候为了省电池,有人喜欢随充随停,但很多时候,充到80%左右就停止,避免过度充电。这个新功能挺方便,尤其是在充电桩排队情况下。

说起充电,零跑此次还设置了车端和手机端都可控的充电按钮,这个细节真贴心。以前,我想主动控制充电,得跑到车旁或者App里找按钮,现在只要手机,就能操作。很多车有遥控充电的功能,但我觉得用户体验还得看体验链路是不是顺畅。别的品牌虽然也支持充电控制,但我体验下来,界面繁琐,反应慢。零跑这点,显然做得更贴心。

最吸引我还有个细节。方向盘能自定义按键。这个功能表面上很普通,我知道很多车也能定制按键,但你想啊,平时开车,惯了某个按键操作,换了车后要重新适应,那就麻烦了。能自己选按键功能,整个驾驶过程中会顺手不少。试想,按键设置给导航或者换歌按钮,哪样操作更直觉。

喜提19项新功能,26款零跑C10完成首次大版本OTA升级,涵盖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到细节用车全方位提升,堪比改款的力度让用户体验再上新台阶-有驾

不能忽视的还有车内座椅调节和相关细节。我还记得某次朋友说:你车座的调节是不是越来越智能了?零跑这次还加入了中控座椅位置调节,记忆功能,调起来方便挺多。这次OTA我还在琢磨,能不能再加入个自动记忆功能?例如,我惯每天出门后把座椅调到同一位置,但每次手动调还是麻烦。

说到这里,难免会有人困惑:这么多功能,日常用起来会不会太复杂?我觉得,这就是个用户惯调整的问题。很多新功能,刚开始用总觉得麻烦,但用多点,就会发现,原来简单的操作其实更能节省时间,体验更爽。

哦,对了,我还挺好奇,这次升级的直接受益是不是订单会多一些?毕竟,国庆期间,零跑的订单超了2.5万台,还在持续增长。感觉越来越多消费者会看中新鲜感和体验感了。有人说:这确实可以算作一场无形的改款。真要说到实际价值,还是得看用车到底方便在哪。

喜提19项新功能,26款零跑C10完成首次大版本OTA升级,涵盖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到细节用车全方位提升,堪比改款的力度让用户体验再上新台阶-有驾

不过有个小疑问:这些OTA功能,能用多久?维修成本是不是会被拉高?我自己估算,日常感受,百公里的电耗带来的差异是极小的,但长远来说,复杂的电子系统维护也得考虑。也没想过,这么多智能背后,是否还会带来故障多发的隐忧。

关于这次OTA,我想问一下:你觉得,未来的汽车还能靠软件撑起多大变化?是不是用手机点几下,就可以引领整个驾驶体验?还是我们个体更喜欢依赖硬件带来的可靠感?

喜提19项新功能,26款零跑C10完成首次大版本OTA升级,涵盖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到细节用车全方位提升,堪比改款的力度让用户体验再上新台阶-有驾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你说,未来到底是硬件先行,还是软件后飞?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