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的赛道上,比拼技术、速度的时代正在过去,用户越来越期待看到服务背后的温度与担当。三位极氪车主的真实经历,恰好勾勒出这样一幅服务图景:从 4000 米高原的紧急救援,到城市里的剐蹭维修,再到为一只误入车内的小猫耐心拆解零件,极氪售后用全场景的响应与有温度的行动,重新定义了新能源售后的服务边界,也为行业树立了 “服务无小事,事事关用户” 的榜样。
极端场景的责任担当:突破地理与环境的服务边界
高海拔、偏远地区的救援服务,长期以来是新能源售后的"短板"。行业数据显示,超过60%的品牌将救援范围限定在海拔3000米以下、城区100公里以内,对极端环境的求助往往以"超出服务能力"为由推诿,或附加高额费用。极氪在高原救援中的表现,恰恰打破了这种服务惯性。
成都一位极氪车主在海拔4000米的甘孜县路段遭遇爆胎,周边环境寒冷且有野生动物出没,车主陷入紧急困境。极氪救援队未因环境恶劣退缩,而是启动"分段接力救援"机制:第一梯队抵达现场完成临时换胎,第二梯队接力护送车主下山,最终安全抵达成都维修中心。这种救援不仅考验技术能力,更体现品牌对用户安全的责任担当。
这种极端场景服务并非偶然的资源倾斜,而是体系化能力的体现。极氪在全国建立了12个"极端环境服务中心",配备适应高海拔、低温、沙漠等场景的专业救援设备;救援团队需通过"高原反应处置""野外生存辅助"等专项认证,确保在非常规环境下的服务质量。数据显示,极氪在极端场景的救援响应时间平均为2.3小时,较行业平均的5.7小时提升显著,这种能力构建了用户对品牌的"危机信任"——即相信品牌能在最艰难的时刻提供支撑。
日常场景的细节深耕:从功能满足到体验升级
日常剐蹭等常规售后场景,最能体现服务的全面性。传统模式下,多数品牌将其简化为"定损-维修-交车"的线性流程,用户体验往往停留在"问题解决"的基础层面。极氪通过全流程细节优化,将常规服务升级为体验增值的过程。
西安一位车主的车辆左后视镜遭遇剐蹭,联系浐灞极氪家后,服务人员在10分钟内完成损伤评估、维修报价与时间预约;到店后提供代泊车、保险代办等"零操心"服务;维修期间通过咖啡、荤素搭配的午餐、休息区娱乐设施等提升等待体验;交车时附赠定制礼袋,最终实现"3小时完修+体验增值"。这种服务设计的核心,是将用户隐性需求转化为显性服务。
这种细节能力的背后,是极氪对服务触点的系统化梳理。其将售后流程拆解为38个关键触点,每个触点都制定"基础标准+增值选项"——例如接车环节,基础标准是"1分钟内接待",增值选项包括"代取车内物品""儿童临时看护"等;交车环节除常规洗车外,增加"轮胎石子清理""油液液位检查"等免费增值项,即用户在高频互动中能持续感受到品牌的用心。
特殊场景的人文延伸:超越业务范畴的情感连接
当服务需求超出车辆维修的常规范畴时,最能体现品牌的人文底色。传统售后往往严格限定服务边界,对"非车辆问题"多采取回避态度,而极氪通过对用户情感需求的回应,将服务延伸至更广阔的人文领域。
一位极氪001车主发现车内钻进小猫,求助极氪家后,维修师傅未以"非业务范围"为由拒绝,而是耐心拆解中控台、座椅等部件寻找,过程中手臂被划伤仍坚持操作,最终成功救出小猫。这种"超出职责"的服务,本质上是对用户情感需求的响应。极氪通过授权一线人员"特殊需求处理权",允许在不违反安全规范的前提下,灵活响应用户的非车辆类紧急诉求,这种授权机制使服务突破了机械的业务边界。
当多数品牌仍在比拼救援速度、网点数量等硬指标时,极氪已通过人文关怀构建差异化壁垒。这种竞争维度的升级,预示着新能源售后的发展方向——即技术是基础,但最终决定用户选择的,是品牌能否真正理解并回应人的需求。
从高原救援的责任担当,到日常剐蹭的细节关怀,再到救猫事件的人文延伸,极氪的服务实践证明:新能源售后的终极竞争力,在于能否让用户感受到"被重视、被理解、被关怀"。当品牌将服务的重心从"车"转向"人",从"业务"转向"情感",售后服务便不再是冰冷的商业行为,而成为连接品牌与用户的情感纽带。这种纽带的强度,终将成为品牌在激烈竞争中穿越周期的核心力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