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车企销量公布,比亚迪卖44万辆,小米交付超4万台

朋友们,你有多久没换车了?

是因为钱包不鼓,还是因为选项太多,光是看完比亚迪、吉利、小米这些品牌的销量数据,我就开始怀疑,咱们到底是在买车,还是在做高考填志愿?

选错了品牌,是不是比选错了专业还后悔?

10月车企销量公布,比亚迪卖44万辆,小米交付超4万台-有驾

最近,10月份车企销量榜单新鲜出炉,一堆国产品牌热情高涨,有的像比亚迪一样狂卖44万辆,有的像小米一样刚入场就交付超过4万台。

一时间,朋友圈里不是在晒提车照,就是在抱怨排队等交付,热闹得仿佛年底不是在冲业绩,而是在比谁的产能更能让人焦虑脱发。

先回顾一下这场“汽车春晚”。

比亚迪又一次稳坐头把交椅,10月份卖了44万多辆,直接在赛道上拉出了海洋系列、王朝系列、方程豹和仰望各种分队,主力车型宋PLUS和海鸥把10-30万的市场牢牢拿捏,高端仰望却只交付了654辆,百万级的定位还没打动群众。

吉利也不甘示弱,销量30多万,其中新能源板块成为核心增长点,银河系列提前两个月完成年度目标,领克、极氪都开始起量,高端化有模有样,但10万以下的入门市场还是个短板。

10月车企销量公布,比亚迪卖44万辆,小米交付超4万台-有驾

奇瑞、长城这些“老炮”,一个靠稳健增长和新能源突破,一个哈弗依旧是销量基本盘,坦克牌子也在越野圈立住了,高端的魏牌则还在找方向。

至于零跑,凭借低价突围,10月份销量涨了84%,在三四线城市混得风生水起,但过度依赖低价总让人有点担心,万一比亚迪、吉利也来搅局,利润会不会像冬天里的被窝,越来越薄?

说到新势力,去年还被人吐槽交付难、品牌散,今年鸿蒙智行、理想、小鹏、蔚来都找回自信,销量一个比一个猛。

鸿蒙智行单月交付6.8万辆,累计破百万,M7、M9、M8这些车型在40—50万价位打得有声有色,但子品牌太多也容易资源分散,品控隐忧就像空气里的甲醛,看不见但谁都怕。

小鹏靠P7+、G6、MONA等爆款集群翻身,蔚来三品牌矩阵把家庭、纯电、入门都顾上了,乐道和萤火虫不是在对标理想,就是在和零跑抢地盘。

10月车企销量公布,比亚迪卖44万辆,小米交付超4万台-有驾

小米汽车则一边交付突破4万台,一边苦恼于产能,提个车得等近一年,这交付周期比我等快递都煎熬,万一用户不耐烦,订单量再多也是镜花水月。

理想则是“订单热交付冷”,产能爬坡慢得像我早上起床,只有一个爆款车型,万一出点事品牌风险就跟着起舞,多元化成了必须补的课。

说到这儿,很多人可能会问,销量这么火爆,是不是中国车企已经稳赢了?

是不是买辆国产新能源车就能实现人生自由?

且慢,别忘了,每一次热销背后都有一堆没说出口的问题。

10月车企销量公布,比亚迪卖44万辆,小米交付超4万台-有驾

比如,产能跟不上,交付周期太长,用户会不会等到心灰意冷?

品牌矩阵铺得太广,资源分散了,品控难保,最后是不是把自己玩成了拼多多?

低价策略狂杀三四线城市,可一旦巨头下沉,零跑们靠什么留住用户?

高端化步伐再快,真金白银的销量能不能跟上理想、小鹏的爆款速度?

我看现在的车市,跟“考研报班”差不多,谁家矩阵多、爆款多、覆盖广,谁就能笑到最后。

10月车企销量公布,比亚迪卖44万辆,小米交付超4万台-有驾

比亚迪、蔚来、鸿蒙智行这些拥有多品牌、多价位、产品线丰富的企业,已经把对手逼到只剩下细分市场能喘口气。

长城、理想这些“单一结构”品牌,像是年会只准备了一个节目,别人跳舞、唱歌、魔术全都来,你就弹个钢琴,观众还没坐热就想睡觉。

这年头,不是销量第一才安全,而是结构要健康,能扛住风浪。

再说说产能这事儿,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有多少锅能下多少菜”。

小米、理想现在订单排队,交付周期拉这么长,我就纳闷,等车等到心态崩了,买车还不如买健身卡,至少健身房不让你等一年才能进门。

10月车企销量公布,比亚迪卖44万辆,小米交付超4万台-有驾

订单量好看固然重要,但如果产能跟不上,用户流失就是分分钟的事,谁能保证到明年还有那么多人在等你?

这行业的风口,就跟楼下烤红薯一样,香的时候人人抢,凉了谁还看得上。

说到这里,难免要自黑一下,我自己那辆老车,开了五年也没坏过,天天被新品牌、新爆款晃得心痒痒,但只要打开APP一看交付周期,立马认命,继续做个佛系老车主。

你们是不是也是这样?

看完比亚迪、吉利、小米的销量,心里琢磨着换新车,结果一查提车时间,瞬间变成“等等党”,年终优惠再等等,明年也许还能等等,再等等等到换电池。

10月车企销量公布,比亚迪卖44万辆,小米交付超4万台-有驾

其实,不管销量榜上谁冲到头,谁掉队,最后拼的还是“用户体验”和“品牌韧性”。

国产新能源这几年进步确实快,但能不能避免“爆款单一”“交付拖延”“低价陷阱”这些老问题,才是决定车企能不能真正走远的关键。

你说现在入门市场火爆,低价车型遍地开花,但巨头一旦杀入,下沉速度比抢红包还快,竞争压力瞬间变成“价格战+服务战”,谁能扛到最后,还真不好说。

所以,年底这波车企销量大考,不只是看谁冲量快,更像一场“自我修炼”。

有的品牌忙着做炫酷广告,有的品牌着急补产能,有的在琢磨怎么搞多元化,有的还在苦苦等待用户的耐心。

10月车企销量公布,比亚迪卖44万辆,小米交付超4万台-有驾

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选车就像选对象,既要看颜值、实力,还得关注“能不能陪你走完漫长交付周期”。

现在车企为了冲销量优惠多,可能正是出手好时机,但万一你选了个交付慢的,提车等到头发都白了,这车还能不能带来幸福感?

最后,话说回来,你会为了品牌爆款去排队等一年吗?

还是宁愿选个没那么火的,但省心省力、能立刻开走的?

国产车企的多品牌矩阵、产能焦虑、低价策略,到底是行业进步还是新一轮内卷?

你怎么看?

评论区等你来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