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住颓势,日系三强不想退出中国

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日系三强——丰田、本田和日产,在这场变革中各自选择了不同的道路,结果也大相径庭。

年初,日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首次跌破10%,降至9.2%。这一数字如同一记警钟,敲醒了这些曾经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的汽车巨头。面对自主品牌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强势崛起,日系品牌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

丰田率先行动,在上海成立了雷克萨斯新能源有限公司,成为继特斯拉之后的第二家全外资汽车公司。这一举措不仅展示了丰田的决心,也为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打下了坚实基础。7月,丰田中国实现了12.6万辆的销量,同比大涨6.8%,成为少数实现正向增长的合资车企。在燃油车市场,丰田依然占据主导地位,RAV荣放、卡罗拉锐放和锋兰达等车型销量亮眼。而在新能源领域,广汽丰田的纯电SUV铂智3X以10.98万元的入门价格,成功打开了市场,7月售出6833辆,虽然与国内新势力相比仍有差距,但在合资品牌中已属不易。

止住颓势,日系三强不想退出中国-有驾
止住颓势,日系三强不想退出中国-有驾

日产紧随其后,7月共售出5.82万辆新车,同比大涨21.8%。东风日产贡献了主要销量,轩逸再次蝉联合资轿车销量冠军,月销量2.63万辆。然而,日产的荣光已所剩不多,入门版车型的终端交易价格已降至6万元左右。尽管如此,日产用11.99万元的N7向市场发起反击,这一价格让市场看到了不一样的东风日产。从上海车展前上市至今,日产N7已售出超过1万辆,证明了合资新能源也能打开中国市场。

止住颓势,日系三强不想退出中国-有驾

相比之下,本田的表现则显得不尽如人意。7月销量仅为4.03万辆,同比下滑14.6%,其中广汽本田同比下滑超过50%。本田在燃油车市场的全面失守,CR-V和雅阁双双销量跌破1万辆。在新能源领域,本田的电动化战略仍未跳出固有认知,东风本田的S7和广汽本田的P7均未能打开市场,让本田成为今年日系转型中步调最慢的存在。

止住颓势,日系三强不想退出中国-有驾
止住颓势,日系三强不想退出中国-有驾
止住颓势,日系三强不想退出中国-有驾

从年初的市占率9.2%到7月份的9.8%,日系品牌成为了少数保持增长的合资品牌。这背后,是日系长期规模效应下带来的可操作空间。丰田和日产通过双向价格战的方式守住了销量的基本盘,而本田则因策略滞后“掉队”。

丰田的全球销量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492万辆,同比增长6.8%,但盈利能力却大幅下降,营业利润下滑10%,归母净利润下滑36.9%。面对利润的下滑,丰田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升产量,将年度销量目标提升至1000万辆,希望通过销量的增长来填补下滑的利润。这一切都是为了守住燃油车市场的基本盘,虽然丰田的新能源车型在中国市场打开了销路,但几千辆的销量对于丰田来说还是难以维持转型的成本。

止住颓势,日系三强不想退出中国-有驾
止住颓势,日系三强不想退出中国-有驾
止住颓势,日系三强不想退出中国-有驾

日产则更加激进,N7的销量已占总销量的10%以上,证明了其新能源策略的成功。日产也开始乘胜追击,增程版的N6即将上市,用速度追回落下的差距。

在自主品牌主导的新能源浪潮下,本土化研发与敏捷定价已成合资车企生存的核心能力。未来两年,三家日系车企能否构建出完整的新能源矩阵,将决定其能否重返主流赛道。

日系的改革依然在路上,丰田靠燃油车“守擂”成功,日产借电动化“逆袭”,本田因策略滞后“掉队”。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