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深度剖析:为何中国能实现五分钟快充,美国难以突破

美媒《纽约时报》在8月20日的头版上提出了一个问题,长期在科学和技术领域领先的美国,为什么在电动车充电功率方面一直停留在400KW?这几乎是中国在两三年前已经实现的技术,现在中国正到处建设1000KW的充电站,功率几乎是美国400KW的三倍!

中国行,美国也应该行!为什么美国不行?

《纽约时报》报道说,中国在电动车市场已经稳坐了领导宝座,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4年中国大约占全球电动车产能的70%。不仅如此,中国在电动车的生产能力上遥遥领先,技术方面也已超越美国的相关企业!

美媒深度剖析:为何中国能实现五分钟快充,美国难以突破-有驾

《纽时》报道中提到,电动车充电技术可以算作最成功的例子之一。今年年初,中国的两家汽车公司宣布在充电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比如只用5分钟充满电就能让车跑上几百公里。派翠克·乔治,《InsideEVs》的主编,前不久去了中国试驾比亚迪新推出的快充车型后,表示中国的电动车技术水平大约领先世界其他地区一到两代!

《纽时》认为,这五分钟的充电时间其实是个很重要的门槛,它关系到美国司机是否会转向电动车。一般来说,一辆普通排量的汽车油箱大概在55到70升左右,在常规加油枪操作下,自己动手加满油大约用2到3分钟。如果电动车的充电时间能缩短到五分钟左右,就能让司机们感受到跟加油差不多的便利感。

1000KW的充电功率,五分钟左右就能把80度的电池充满,哪怕效率差一点,也能拿到大概70度左右的电量。目前大多数紧凑型电动车的能耗大概在13到15kWh每百公里,这样的电量能跑出超过450公里的续航里程,即使是耗能高一些的车型,也能在400公里以上,跟油车的表现已经差不了多少了。

美媒深度剖析:为何中国能实现五分钟快充,美国难以突破-有驾

因此,纽时认为这个指标非常关键,预计会大大减轻人们对续航的担忧,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选电动车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美国最先进的充电技术还是中国早已“淘汰”的400KW充电方案。相比之下,这个功率级别在5分钟内只能充大约30度左右的电量,续航最多也就刚刚超过200公里,与加油相比,体验感差了不少。

彭博新能源财经的充电基础设施负责人莱恩·费希尔提到,1000KW的充电技术可以说是飞跃性的突破,配备了这种技术的比亚迪电动车售价大约26万人民币,远比一些国家的新型快充车型便宜。比如在美国销售的Cybertruck,起售价大概是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0万元),不过它的标称充电功率只有405KW,实际测试下也就325KW左右。

美媒深度剖析:为何中国能实现五分钟快充,美国难以突破-有驾

美国在这方面不仅落后,并且美国还禁止中国电动车进入美国!这导致美国市场上销售的电动车没有竞争,技术迭代非常缓慢。但中国却将电动车充电技术与充电桩犹如高速公路基础建设一样来建设与维护。Automobility Limited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罗威(Bill Russo)表示:

这让他们可以直接在电网中建立高功率充电站,有时候甚至还能连接高压线路,避免美国地方在相关设施升级时经常遇到的延迟,罗威说,他们有一条更便捷的推进道路。

不久前,一项支持美国电动车充电站技术发展的法律在今年年初被特朗普政府叫停,虽然后来又恢复了,但这已经让投资者对进入这个领域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费希尔提到,中国企业已经在欧洲大规模布局充电站,就算有关税压力,它们依然在欧洲市场站稳了脚。

美媒深度剖析:为何中国能实现五分钟快充,美国难以突破-有驾

对美国来说,新能源汽车技术似乎走到了一条死路。7500美元的电动车补贴将在下个月结束,特朗普政府还质疑加州在2035年前停止销售新燃油车的计划。罗威说,如果没有政府的积极推动,车企转向新能源车的进程就会变得遥遥无期。而中国的成功归功于政府长期以来实施的有效政策支持。

美国的电动车技术曾经处于领先位置,但现在显得略有落后,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持续的政策支持和长远规划。过去,政府的补贴和激励措施曾极大推动了行业发展,但随着补贴逐步取消,动力减弱,企业的创新动力也开始减退。不仅如此,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供应链受限,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美国企业在技术研发和规模扩展方面跟不上中国等国家的步伐。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在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方面持续发力,为本国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使技术不断突破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从而逐渐缩小了差距。

BYD和特斯拉几乎同时开始造车,特斯拉率先BYD造出了纯电汽车并且引发了第一波电动车销售风潮,之后电动汽车销售榜首长期被特斯拉占据,曾经一提起电动汽车就联想到特斯拉,但到了2024年的数据,特斯拉已经后继乏力了:

到2024年,全球电动车(包括纯电的BEV和插混的PHEV)累计销量达到1,710万辆。中国市场的销售份额高达70%,其中比亚迪卖出了427.2万辆,占总销量的25%,同比增长了41.3%;特斯拉的销量为178.9万辆,占比10.5%,与去年相比减少了1%。

美媒深度剖析:为何中国能实现五分钟快充,美国难以突破-有驾

特斯拉在国内市场的颓势逐渐显露出来,而且在整个美国,甚至全球范围内,除了中国的电动车之外,目前似乎就只剩下中国的电动车能与之抗衡了。问题在于,美国在电动车起步早、技术领先,为什么迟迟没有实现大规模普及,让中国反而趁机占尽了先机?

原因挺复杂的,不过最大的问题在于传统车企的阻碍,比如福特F-150连续47年稳居全美最畅销车款,这些车型单车利润都能达到2万美元以上,所以传统汽车厂根本没兴趣去生产利润只有5000美元的电动车。

美媒深度剖析:为何中国能实现五分钟快充,美国难以突破-有驾

还有一个原因是产业链的惯性,传统燃油车的产业链主要包括发动机(比如缸体、活塞、曲轴、凸轮轴、进排气门等),变速箱(无论是手动还是自动),以及燃油系统(喷油嘴、燃油泵等),再加上冷却水箱、涡轮增压啥的。而电动车的产业链就完全不一样,主要集中在电池、电控和电机上,除了悬挂和避震,双方几乎没有什么交集。

这就意味着传统燃油车的产业链将迎来大规模的重组,以前的那些环节可能很快会被淘汰掉,连加油站也得转型做充电站。这些既得利益者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利益吗?结果是们会在华盛顿投入巨资拉拢美国政府,反对新能源产业,至少不愿意支持!

美媒深度剖析:为何中国能实现五分钟快充,美国难以突破-有驾

在2016年通过的《巴黎协定》旨在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美西方国家都鼎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因为那会他们有钱,还掌握着关键的产业链。不过,随着中国电动车的崛起,最先进的电池、电控系统和电机技术都被中国刷新,美国相关行业已经全面落后。这种情况也为利益集团游说反对新能源车提供了借口。

还有一个因素是美国工会带来的压力。美国的传统汽车厂商都组织了工会,工资水平大约在每小时35美元左右,而特斯拉没有工会,工资大概是每小时25美元。这种差距让传统车企在生产电动车时根本没法跟特斯拉竞争,结果就是他们对发展电动车的兴趣变得很低。

再加上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问题变得严重,美国开始重新调整方向,在传统能源方面逐步崛起。特朗普当选时提出的政策主要是大力发展传统能源产业,而2021年拜登上台后,他继续支持新能源产业,就像翻烧饼一样不断反复。但是到2025年,特朗普重新掌权,又掀起一轮类似的“翻烧饼”,还跟马斯克闹得很不愉快,新能源补贴也就不再发放了。这一系列变化,让美国的电动车产业可能要再次迎来一段寒冬期。

美媒深度剖析:为何中国能实现五分钟快充,美国难以突破-有驾

有个挺有趣的事情得提一提,就是在2017到2019年期间,特斯拉遇到了产能快速爬升的难题,简单说就是特斯拉的车子已经能挣钱了,但公司铺的产线太大,前期投入的成本还没完全收回来,利润根本不足以弥补这个大窟窿。如果产能再提不上去,特斯拉很可能就快倒闭了。

在这个阶段,特斯拉在上海花了超过八个月就建成了超级工厂,结果这个工厂一投产,经过两年左右就达到了百万辆的产量。当时,特斯拉希望能在欧洲那个制造业老大德国,复制中国超级工厂的成功经验,可没想到从开始建厂到真正成型,花了整整两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环保组织搞出了各种奇葩的行动,比如说什么蛇在冬眠、什么鸟在交配,反正各种骚操作差点让马斯克崩溃。

美媒深度剖析:为何中国能实现五分钟快充,美国难以突破-有驾

所以说,西方国家那些花招,怎么可能在制造业方面比得过中国呢!不过挺讽刺的是,那些环保组织也就知道玩些低级手段,想阻止全球变暖,可实际上没什么作用,因为西方各国都已经基本放弃了巴黎协定里的减排目标。与此同时,中国在环保和绿色能源技术上又搞出新突破,像太阳能、风能这些技术中国都掌握了核心核心。如果西方真打算减排,最后不得绕过中国的技术路线,结果中国赚的钱都被他们抢走了,所以他们也就只能开始放弃了。

惨烈事实摆在美国面前:就算突破1000KW充电技术美国也无法普及

美国在兆瓦级充电技术其实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康明斯与普渡大学合作研发的750kW无线充电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福特联合普渡大学开发的液冷电缆实测电流达2500A(800V时功率2MW),但这些技术仅仅在实验室阶段,因为有几个技术问题难以解决:

毕竟核心问题还是缺少一个有效的竞争机制,中国的电动车市场进入门槛很高,而在美国内部,只有特斯拉一家占据主导地位,竞争环境相对单一,没有太多压力推动技术落地。这让特斯拉轻松赚到钱,没必要再费劲去突破技术。

美媒深度剖析:为何中国能实现五分钟快充,美国难以突破-有驾

即使研发出了1000KW的充电技术,美国也未必能做到广泛推广。

其实要是突破1000KW的充电技术,对美国来说意义并不算特别大。原因在于,这种技术对基础电网的要求非常高,还得配备小型储能设备,否则,就算电网再强大,也难以承受这么大的电流。简单来说,就是需要超级电网、超级充电技术,再加上小型储能系统,没有这三者任何一个都难实现。

美国的电网基础实在不怎么样,除了那些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电网要好一些,郊区和偏远地区的电网根本无法支撑大规模建充电桩的普及。美国发生突然断电或在暴风雪中停电的几率,比中国高出几倍、几十倍都不止。中美在电力方面,或许比任何其他领域都更公平一些——数据显示,到2024年,中国的发电总量能达到10.1万亿度,而美国只有4.3万亿度。拖着中美两国的人均发电量,远远不及两国的人均收入,这方面的差距明显。

美媒深度剖析:为何中国能实现五分钟快充,美国难以突破-有驾

中国在持续推动清洁能源的建设,太阳能、风电和水电等方面持续投入。2024年,中国新增太阳能装机容量达278吉瓦,而全球新增装机总量是451.9吉瓦,中国占了61.5%的份额,几乎是美国的7倍。在水电方面,不久前中国宣布投资1.2万亿,用建雅江水电站,装机容量达到6000万千瓦,预计年发电量能达到3000亿度。

除了不断增加绿色能源的规模外,中国还在加紧储能设施的建设,以及推动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的发展。这项技术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可以把西部丰富的电力资源以最低的损耗传输到东南沿海地区。所以在中国,沿着高速公路沿线安装大功率的充电设备变得非常现实。而在美国,要做到这一点几乎不可能,除了在市区和人口密集的地方建设外,要让高速公路沿线像加油站一样普及,难度很大。而且,即便美国政府愿意投入,现有的电网容量也难以支持这种大规模的基础设施。

美媒深度剖析:为何中国能实现五分钟快充,美国难以突破-有驾

所以说,美国在电动车这块基本就要落后于中国了!美媒即使再怎么反思也没用,因为这个问题涉及的不只是电动车本身,更关系到中国在电机基础设施方面的布局。在美国制造业逐渐空心化,再加上电力行业的私有化,很多需要政府协调、保持高度前瞻性的产业正在逐步走向衰败,这一点几乎可以预见。

别指望私营资本在基础设施方面长时间不追求利润!基础设施投资正是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看到回报,除了中国政府能做到这一点,全球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胜任这个任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