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8万,本田端出四缸街车CB1000 SP HORNET,这消息初听着,确有几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味道。
公升级本田四缸,往昔是高山仰止的梦,如今竟似唾手可得?
要知道,往日里提起大排量,那简直就是“氪金玩家的专属”。
动辄十几万,乃至几十万的身价,教一众机车拥趸只能望图兴叹,饱饱眼福。
今朝倒是好,本田直接整出一台“平民版”公升级,还带SP后缀,配置加码,价格反倒“骨折”,这番操作,着实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是天降甘霖?还是暗藏玄机?
按牌理说,配置升级,价码理应水涨船高才是。
可这回本田却剑走偏锋,降价又增配,这背后的算盘,颇堪玩味。
一方面,市场烽烟四起,各路豪杰都铆足了劲儿抢夺地盘。
本田自然也不甘人后,意欲借由更亲民的价位,招徕更多拥趸。
另一方面,通用件的普及,确实能摊薄制造成本。
就像手机厂用同一批次的屏幕、芯片那般,摩托车厂也能用雷同的仪表盘、车灯组件。
但切莫忘了,配置“瘦身”亦是压降成本的惯用伎俩。
虽说SP版本在减震、卡钳上有所进益,但发动机的马力却惨遭“锁喉”。
海外版155匹的铁蹄,到了国内直接“腰斩”成91匹,这落差,宛如海市蜃楼般,着实扎心。
从155匹直接滑落到91匹,这可不是个小数字。
这意味什么?
意味着你掏同样的银子,买到的不过是个“阉割版”的公升级。
当然,91匹的动力也够使唤了,但心里总归有些膈应,就好比你咬牙切齿配了台顶配电脑,结果赫然发现显卡被偷梁换柱成了入门级货色。
有人振振有词,说这是本田为了迎合国内日益严苛的排放标准,不得不采取的“断腕”之举。
此话虽有几分道理,却也并非全盘托出。
排放法规固然是道紧箍咒,但其他厂商也在殚精竭虑提升发动机性能,而非直接“挥刀自宫”砍掉一半的马力。
是以,当我们瞧见12.88万的标价时,莫要光顾着欢呼雀跃,更要掂量掂量,这价码背后,究竟牺牲了什么?
再来说说这“HORNET”的名头。
大黄蜂,曾几何时是本田的经典力作,以其澎湃的动力与灵巧的操控著称。
现如今,本田却将这块金字招牌,安在了一款动力缩水的车型之上,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买椟还珠”?
诚然,本田或许笃信,只要外形足够拉风,配置足够唬人,便能俘获消费者的芳心。
但对于真正懂经的机车老炮而言,动力才是灵魂所在。
没了强劲的心脏,再华丽的外壳也只是一副徒有其表的躯壳。
话说回来,用12.88万的价码,购入一台本田的四缸街车,也算是不亏的选择。
毕竟,搁以往,这笔钱兴许只够买到一些中小排量的车款。
但我们在抉择之际,务必擦亮双眼,审视一番这款车是否真能契合自身的需求。
总而言之,本田CB1000 SP HORNET的问世,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选项,却也激起了不少思辨。
价格的下探,配置的加码,动力的缩水,诸般因素盘根错节,交织成一幅耐人寻味的图景。
至于这款车究竟值不值得入手,那便见仁见智了。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在这个“内卷”的洪流中,并无什么亘古不变的真理,一切都在嬗变,一切都在被重新定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