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0发动机、全轮驱动的超跑比马自达MX-5 Miata还轻?听上去不太可能。但十几年前,兰博基尼在2010年巴黎车展上发布的Sesto Elemento(第六元素)概念车就做到了。这辆抢眼的超跑本只是概念车,但大家非常喜欢。一年后,兰博基尼宣布限量生产20台,它成了兰博基尼最早那批“限量车”之一。更早几年,基于Murciélago的Reventón(雷文顿)是这个系列的开端。
Sesto Elemento基于当时兰博基尼的入门超跑Gallardo(盖拉多)打造,但用了独特的碳纤维单体壳底盘和大量减重措施,让整车重量只有999公斤。它名字“第六元素”(意大利语Sesto Elemento)就点明了碳的重要性——碳是元素周期表第六位元素。
2000年代末,兰博基尼开始认真研究碳纤维技术,想用它提升超跑性能。这家公司看到了先进复合材料在减重同时还能增加强度和刚性的好处。于是在2009年,兰博基尼专门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建了个复合材料实验室。选这里,离它在意大利圣亚加塔的总部很远,是故意的:靠近波音的大型飞机制造厂,让兰博基尼能跟研究尖端航空复合材料技术的专家合作。
一项重要突破是他们叫做“锻造复合材料”的技术。传统做法是铺一层层编织好的、预先浸过树脂的碳纤维布到模具里再固化。这很费人工、贵且容易出错。锻造复合材料不同:它把小块切碎的碳纤维(通常来自边角料或回收材料)和树脂混在一起,直接放进模具里压。做出来的材料强度接近传统碳纤维,但更快也更便宜,有些零件几分钟就能做出来。
兰博基尼先在Sesto Elemento上展示了锻造复合材料的潜力。这车的中央单体壳底盘、前副车架、防撞盒和车身面板都用了它。主要悬挂部件、传动轴和轮毂也是碳纤维做的。排气管尾段用了Pyrosic,一种能耐高温的玻璃陶瓷复合材料。
大量使用碳纤维让工程师把Sesto Elemento的重量压到了惊人的999公斤——这是自Countach Evoluzione以来兰博基尼造过最轻的车(那辆车同样是在霍拉西奥·帕加尼主持下的复合材料研究项目,帕加尼后来自己开了超跑公司)。这重量意味着什么?它比现在的马自达MX-5 Miata轻了大约45公斤,比盖拉多更是足足轻了454公斤。虽然Sesto Elemento主要是为赛道设计的,不能日常开,所以不完全是同类比较,但这重量差距还是非常惊人。
特别要提的是,兰博基尼为了减重也没放弃它的全轮驱动系统。因为就在一年前,他们才推出了后驱的Gallardo LP 550-2 Valentino Balboni版本。他们用了创新的设计方法在别处减重。一个办法是把通常分开的车身零件合并成大的一体结构;比如前翼子板和前引擎盖做成一块,车尾也一样。这些大结构用紧固件固定在底盘上,方便维修时快速拆装,同时也简化了制造流程,减轻了重量。
去掉不必要东西的想法也用在了车里。内饰简化到只剩最基本的,除了像座椅这种必需的地方,其他地方都没有覆盖件装饰。实在去不掉的零件也尽量做轻。比如挖了三角形的孔来减重但不影响强度。就连中控台也非常简单,只有三个按钮:启动发动机、挂倒挡、开关灯。
Sesto Elemento概念车发布才一年,兰博基尼CEO史蒂芬·温克尔曼在2011年法兰克福车展就宣布它会量产,而且是只能在赛道上开的车。当时他们也在发布Gallardo LP 570-4 Super Trofeo Stradale。温克尔曼说,决定生产是因为大家非常想要,客户需求够多,证明造一批是值得的。
最终价格据说超过200万美元,这在当时是天价。刚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有钱人花钱比现在小心,尤其对这种只能上赛道的车。所以兰博基尼从没正式说过计划的20台到底全卖出去没有。但后来二手车市场出现过几台,证明至少有一部分确实是卖给了私人客户。
量产版Sesto Elemento和概念车几乎没区别。兰博基尼保留了几乎全部原始设计,包括裸露的碳纤维车身,外面喷了一层哑光透明漆。而且这不是普通黑碳纤维。在最后生产阶段,他们加了一种特殊处理,里面混了微小的红色晶体碎片,光一照上去表面就会泛出特殊的红色。内饰改动很小但实用,多了点驾驶员控制按键,仪表盘信息显示更丰富了。
兰博基尼造这些限量车,像Sesto Elemento,不只是为了讨好有钱的收藏家。这些特别的车有更重要的任务:给品牌未来的设计和技术打前站。这做法从Reventón开始,它带来了数字仪表盘。Sesto Elemento继续了这条路:发布时,温克尔曼就强调未来的每款车都要有他说的“Sesto Elemento精神”,说明减重和追求性能的设计对品牌已经非常重要。
这个限量车的传统一直延续了下来。比如Veneno(毒药)探索了先进空气动力学,后来的Sián向混动迈了一步。现在,兰博基尼要开新篇章了:一款基于Revuelto(全新大牛)的限量车将在八月中蒙特雷汽车周亮相。厂家说这款新车会指明品牌的未来方向,让这些独特车型继续扮演试验田和展示窗的角色,展现兰博基尼下一步的创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