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逆袭背后的两难:22万销量与盈利困局
半年新增700家店!零跑渠道闪电战能走多远?
小米50万订单背后:产能瓶颈成最大拦路虎
理想增速垫底背后:家庭SUV护城河正在坍塌
小鹏12万级智驾车横扫市场背后的残酷逻辑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的重新洗牌,正在掀开行业淘汰赛的残酷序幕。零跑汽车以156%的同比增长狂销22.17万辆,将昔日冠军理想汽车挤至第三;小米汽车手握超50万辆订单却深陷产能泥潭;鸿蒙智行内部资源分化导致目标完成率仅21%。这场排位更迭的背后,是新能源赛道从蓝海厮杀到红海的质变信号。
零跑汽车的逆袭绝非偶然。半年新增700家销售门店的激进策略,使其门店总量在2025年6月达到1500家,相当于理想汽车门店数的三倍。这些如毛细血管般渗透到三四线城市的销售网络,精准锚定了年轻家庭和价格敏感人群。6月29日启动预售的全新B01车型,延续了15万级高配置路线,用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800V快充等"越级配置",继续巩固性价比优势。
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在浙江某县城得到印证。当地唯一新能源门店的销售顾问李伟透露:"零跑C11能占到我们月销量的60%,客户看中的就是20万的车有40万的配置。"但他同时也指出隐忧:"厂家返点压得越来越低,店里卖十台车的利润不如去年卖五台。"
小米汽车的爆单困境折射出制造业的物理鸿沟。YU7车型18小时24万锁单量的狂欢之后,是长达半年的交付等待期。雷军曾在小米SU7交付危机时坦言:"汽车行业的供应链复杂度远超手机十倍。"这种压力在二级市场已有显现,某头部电池供应商内部文件显示,小米二季度电池订单履约率仅78%,产能与订单间的裂痕正在扩大。
理想汽车的失速暴露了细分市场护城河的脆弱。上半年8%的同比增速,在零跑、小鹏三位数增长面前显得力不从心。问界M8在40万级SUV市场的快速登顶(上市58天销3万辆),证明华为智驾系统对家庭用户的吸引力已超过理想的"冰箱彩电"舒适性标签。更值得警惕的是,理想L8用户王向明在置换问界M9后直言:"同样的NOA功能,问界少花8万还能早三个月用上。"
鸿蒙智行的内部分化正在消耗华为赋能的光环。问界品牌6月4.47万辆的销量占鸿蒙智行总量的85%,而智界S7同月仅交付3800辆。这种悬殊差距源于资源分配失衡——问界M9搭载的华为ADS 3.0智驾系统,在智界S7上被降级为ADS 2.0。某华为门店销售坦言:"同样预算的客户,90%会选问界。"这种同门相争的局面导致鸿蒙智行上半年仅完成全年目标的21%,意味着下半年月均需交付13.3万辆才能达标。
小鹏汽车的绝地反击揭示行业新逻辑。MONA M03凭借12万元定价标配高速NOA的功能配置,单车型连续五个月交付破1.5万辆。这种"技术平权"策略在珠海网约车司机群体中引发热潮,司机陈师傅算过一笔账:"比燃油车每月省1500油费,自动驾驶还能减少疲劳驾驶风险。"但低价策略也带来隐忧,小鹏二季度财报显示单车毛利率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蔚来的多品牌战略面临严峻考验。乐道品牌6月6400辆的成绩尚不足小鹏MONA车型的一半,萤火虫品牌更是不足4000辆。负责蔚来渠道建设的张经理向媒体透露:"乐道独立展厅建设进度滞后,70%订单仍来自蔚来展厅转化。"这种渠道协同困境导致蔚来上半年仅完成44.4万辆年度目标的26%,下半年需月销5.4万辆才能达标。
决定淘汰赛结局的三重生死考:
成本控制能力。零跑汽车疯狂扩张的1500家门店,在价格战环境中面临单店盈利模型拷问。中金公司研报指出:15万级纯电车型盈亏平衡点在月销2000台/店,而目前县级门店普遍不足800台。
技术迭代速度。小鹏将城市NOA下放到12万级车型的激进策略,倒逼理想、蔚来等车企加速技术下沉。某自动驾驶公司CEO透露:"今年激光雷达采购价已跌破700元,明年可能普及到15万级车型。"
供应链韧性。小米汽车当前面对的50万辆订单交付压力,本质是供应链整合能力的终极测试。如果核心零部件出现断供,可能重蹈2022年某新势力因芯片短缺导致停产的前车之鉴。
某头部车企供应链总监私下感慨:"现在每卖一辆20万的车,隐性成本比三年前增加47%。"这句话点破了行业的残酷真相——当资本输血速度放缓,真正的淘汰赛其实比销量榜单更早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