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敢闯敢拼比亚迪迎第10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

看着那辆崭新的腾势Z9缓缓驶下生产线,现场爆发出的掌声不仅仅是为了一辆车,更是为了一个跨越了30年时光、凝聚了无数心血的壮丽里程碑——比亚迪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这一刻,发生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小漠工业园,一个寓意着二次创业、面向全球的新起点。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亲手将这辆具有历史意义的车辆钥匙,交到了《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手中。这不仅是一次交付,更像是中国高端制造与顶尖文化创意的一次有力握手,共同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故事的精髓。

30年敢闯敢拼比亚迪迎第10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有驾

回望1994年,在深圳一个不起眼的小厂房里,20位怀揣梦想的工程师在王传福的带领下开始了征程。那时的比亚迪,还只是专注于电池领域。质疑声在2003年达到顶峰——当这个“做电池的”宣布收购秦川汽车进军汽车行业时,资本市场用股价暴跌20%表达了强烈的不解。甚至次年带着3款新能源概念车亮相北京车展时,面对燃油车和合资品牌的绝对统治,新能源的未来显得如此渺茫,“看不懂、看不上、看不起”是当时的普遍态度。然而,“敢想、敢干、敢坚持”的工程师精神,如同刻在比亚迪骨子里的基因,支撑着他们穿越了漫长的技术荒漠期。

这份“敢”的底气,源于对技术创新的执着。2008年,比亚迪发布了全球首款量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F3DM,搭载自研的DM混动技术,正式拉开了其新能源故事的序幕。笃定插混路线,是王传福在争议声中拍板的决定。要知道,即使在2018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时,插混的份额也仅有21.6%,市场容量小、技术挑战大,许多同行选择了放弃。2019年更是比亚迪的“至暗时刻”,利润大幅下滑,公司命悬一线。但正是对技术的坚定信念,让他们咬牙坚持了下来。转机出现在2020年,革命性的“刀片电池”横空出世,以其极致的安全性震惊业界;随后推出的DM-i超级混动技术,凭借超低油耗、平顺驾驶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彻底点燃了市场。2022年3月,比亚迪更是做出了一个载入史册的决定:全面停产燃油车,成为全球首家真正All in新能源的传统车企。市场给出了最热烈的回应:从2021年5月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到如今第1000万辆,仅仅用了三年半时间,后一个500万辆的达成更是只用了不可思议的15个月!这种“比亚迪加速度”,不仅刷新了行业纪录,更以铁一般的事实验证了其技术路线的前瞻性。

30年敢闯敢拼比亚迪迎第10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有驾

这份惊人的增速背后,是精准的市场定位与强大的规模化能力。比亚迪深谙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其王朝系列(秦、汉、唐、宋、元)和海洋系列(海豚、海豹、驱逐舰、护卫舰)牢牢占据了10万至20万元这一中国汽车消费最核心的价格区间。今年1-10月,这两大网络贡献了超过95%的销量。在这个区间,比亚迪凭借技术带来的成本优势和产品力,打破了曾经由合资品牌主导的价格壁垒,成为中国车市“价值标杆”的塑造者。同时,规模效应带来了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供应链话语权,使其在多轮“价格战”中游刃有余,日赚超1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252.38亿元)、单月销量突破50万辆的成绩,无不彰显着其在电动化上半场取得的“断档式领先”——全球首个千万级新能源车企、中国车企销量冠军、盈利能力领跑行业。

然而,站在“三十而立”与“千万辆下线”双重巅峰的比亚迪,目光早已投向了更远的未来。王传福清晰地认识到:“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尽管在电动化领域建立了巨大优势,但在智能化,特别是智能驾驶领域,相比一些先行投入的新势力,比亚迪需要加速追赶。为此,比亚迪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魄力:豪掷1000亿元,用于发展人工智能与汽车相结合的智能化技术,目标是将智能驾驶水平提升到与其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相当的世界级高度。

30年敢闯敢拼比亚迪迎第10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有驾

这场智能化“攻坚战”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人才与团队: 比亚迪已组建起一支超过4000人的智能驾驶研发团队,其中软件工程师达3000人,规模在国内仅次于华为。据悉,仅智驾团队每月的薪资支出就高达10亿元,足见其投入力度。

30年敢闯敢拼比亚迪迎第10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有驾

技术路线: 采用“双线并行”策略:一方面独立自研,成立了“天狼”、“天璇”等内部团队进行封闭式技术攻关,自研车载计算平台、建立感知实验室、研发端到端大模型,并自建超算中心;另一方面开放合作,积极与顶尖供应商协同。与华为联合打造搭载乾崑智驾ADS 3.0的方程豹豹8就是成功案例。

目标与节奏: 比亚迪高层明确表示,“智能化”是当前第一重视的领域。目标是在两年内让中端及大众车型都用上高阶智驾功能,甚至覆盖到10万元以下的车型。初期的高阶智驾功能(高速/城区领航)将率先搭载于仰望等高端品牌,预计明年年中落地,随后快速向主流车型普及。

30年敢闯敢拼比亚迪迎第10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有驾

从深汕小漠工业园轰鸣的生产线旁略显“朴素”却充满力量的庆典,到90辆高端新车(包括价值不菲的仰望)作为“超级锦鲤”大奖回馈用户和员工;从30亿慈善基金聚焦教育、培养未来工程师,到千亿豪赌押注智能化未来——比亚迪的每一步,都深深烙印着“敢想敢干敢坚持”的工程师之魂。王传福那句“即便我们所有财产全部消失,只要工程师还在,就随时可以东山再起”的宣言,正是这种精神最凝练的体现。

三十载风雨兼程,千万辆荣耀见证。比亚迪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敢”,是敢于在质疑中坚持正确的技术路线,敢于在困境中投入研发积蓄力量,敢于在巅峰时自我革命布局未来。电动化的上半场,比亚迪以技术为矛、规模为盾,书写了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壮丽篇章。如今,在智能化的下半场,手握千亿研发资金、凝聚强大工程师团队的比亚迪,正蓄势待发,准备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再次用“敢”的精神和硬核的技术实力,去赢得属于中国汽车的下一个辉煌。这场关乎未来的智能化战役,值得我们所有人屏息期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