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线控转向又“火”了:机械方向盘或将成历史?
2025年7月,汽车圈再次被“线控转向”话题刷屏。随着小鹏MONA、丰田bZ4X 2025改款和蔚来新一代ES8纷纷亮相,它们共同的亮点都是——全线控转向系统量产上车。
线控转向(Steer-by-Wire)是用电子信号取代传统机械转向柱,将方向盘的转动指令直接传递给车轮转向执行器。这项技术带来的好处是:
可变转向比:方向盘一圈就能打满,无需大幅度操作。
智能自适应:能根据车速、驾驶模式动态调整转向手感。
座舱空间更自由:取消机械转向柱后,中控布局更灵活,安全性更高。
业内人士称,2025年是线控转向大规模量产的关键节点,这项原本“概念车上的黑科技”,已成为智能汽车的“顶流配置”。
2.谁在押注?丰田、小鹏、蔚来抢占话题热搜
丰田bZ4X 2025版:量产线控转向最激进的日系车
丰田在今年6月东京技术展上宣布,bZ4X将率先在日本和中国市场推出线控转向版本,方向盘设计类似特斯拉的“Yoke”形状。
优势:响应更快,转向比从14:1调整至5:1,掉头更轻松;
亮点:配备双冗余电子系统,故障时可1秒内接管安全模式。
小鹏MONA X1:全域智能底盘 + 线控转向首搭
小鹏最新的MONA系列车型,直接将线控转向与XNGP智能驾驶系统融合,能实现智能避障与自动泊车无缝衔接。
小鹏总裁何小鹏直言:“线控转向将成为未来智能驾驶的必选项。”
吃瓜点:有网友质疑“方向盘手感是否会变假”,小鹏称通过算法实现100+种手感模拟。
蔚来新ES8:线控转向+四域融合底盘
蔚来在2025款ES8中搭载的NT3.0平台智能底盘,通过线控转向与空气悬挂融合,让车身动态控制更极致。
OTA升级可改变转向响应速度。
有媒体调侃:“蔚来的车开着像赛车,也像游戏手柄。”
3.产业链热度飙升:博世、大陆、伯特利等Tier1全线发力
线控转向技术对零部件要求极高,尤其是电机、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安全冗余设计。2025年,相关供应链企业迎来爆发:
博世已为奔驰、丰田提供量产线控转向平台;
大陆集团在华建成首条线控转向电子控制单元生产线;
伯特利、拓普集团等本土企业切入低速场景和经济型车。
根据EVTank数据,2025年全球搭载线控转向的乘用车出货量预计超过30万辆,较2024年增长3倍。
4.挑战与争议:安全与驾驶感仍是“槽点”
吃瓜网友最关心的问题是:
安全可靠吗?
线控转向必须具备“双电机冗余+断电保护”方案。一旦信号链出错,车辆必须能快速回到安全模式。
驾驶感受怪不怪?
一些试驾体验者表示,线控转向的“电子味”偏重,方向感与传统机械不同。车企正通过模拟不同驾驶手感的“力反馈算法”优化体验。
5.未来趋势:线控底盘+自动驾驶是必然组合
业内专家指出,线控转向不是孤立的黑科技,它与线控制动(Brake-by-Wire)、电驱动控制器一起,构成了智能底盘(Chassis-by-Wire)的核心。
未来3-5年,高阶智能驾驶车型将以“全线控”为标配。
平台化与模块化的线控底盘将推动整车制造更快、更灵活。
一位行业分析师直言:“2025年的线控转向,只是智能底盘序幕的第一枪。到2028年,机械方向盘可能会像手动挡一样,成为小众收藏品。”
线控转向的“瓜”才刚开吃。从丰田到小鹏、蔚来,这场关于线控转向的“技术秀”,已经不只是黑科技的展示,而是智能汽车底层逻辑的一次重构。未来谁能在安全性、体验感和成本控制上跑赢,谁就能拿到下一轮智能驾驶竞争的入场券。
AEE2025中国汽车底盘生态链展览会将于10月22-24日在苏州举办,汇聚来自全球的300+领先企业,全面展示涵盖底盘设计开发、智能底盘、EMB线控制动、线控转向、智能悬架、底盘轻量化、底盘电动化、材料与工艺、装配与测试、动力与驱动、电池与托盘等最新技术与解决方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