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站在4S店门口,看着这辆天籁PLUS(还是新叫TEANA呀?)静静停在那里。刚好一位销售员从车里走出来,看到我拍照,笑着说:你觉得这次改型,值不值?我还没回答,他又补充:整车尺寸加大了点,整整到4920毫米,坐进去感觉空间都得变大了。说完还摆了个手势,像在炫耀新车的线条。其实我心里有点嘀咕,这个加长,到底是对了还是跟潮流一样折腾出来的,能真的改善乘坐感吗?我轻声问:轴距呢?没变?销售皱了皱眉:嗯,轴距还是2800,不过车的宽和高都略有变化,整体感觉要阳刚不少。我看他一副迎合年轻人样子,也猜他自己估算的数字可能不算特别准,毕竟行业的标准尺码都得实测才准。
说到尺寸,我突然想起去年试过的某对手,那个车也差不多6500mm长,宽度比这车还宽点,但没这个新天籁的运动感。对比一下售价:现款大约20万左右落地,估算新款2.0T也得23万,不知道市场会怎么反应。哎,也不算贵,但年轻一代对这个价格接受度怎么样?我心里琢磨:要是能把价格再调低点,销量肯定能上升几位。可是销售又开始跟我说:你这价格估计还得涨点,毕竟改造成本也高。我心里暗笑:人家哪用这么高成本,车子就是换个造型,变化不大。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老款天籁那般沙发感,是不是有人会觉得太老派了?我刚才翻了翻笔记,发现很多老车主都说座椅舒服,真像在家坐沙发上。这次新车真的变得运动感强一些,也有点新潮,但真能吸引年轻人吗?我还没问出口,这时候旁边的修理工突然插话:以前那款座椅,开久了腰都挺得直,现在这个运动风,倒是更激进。我点点头,又心想,设计师们大概是觉得:偏向运动更容易吸引年轻人吧。只是我觉得,做工细节是不是有点偏离原来的高端感?这种转变,正如有人说的——是为了更潮还是只是在折腾。
这车的尾灯设计特别引人注意,我又伸手指了指:飞翼样式贯穿尾灯,晚上亮起来效果怎么说?销售笑了:一定能成为亮点,特意在夜晚抢眼点……不过这设计,可能会让一些老车主觉得不够稳重。我还没接话,他又补充:其实这就是年轻的味道。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为什么每次改造都得跟年轻挂钩?难道所有人都认同年轻就代表时尚,还是只是营销的套路?
我还想到一个问题:这次改名TEANA,是不是为了唤起一些老顾客的记忆?有点像人家那种复古风,但我心里质疑一句:很多年轻人压根不知道TEANA这个名字吧?其实我猜测,或许是想借怀旧之风,拉点情感牌,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奏效。
临场还真算算油耗……我瞥了眼身旁的销售小哥:这车油耗大概在百公里8到9升,估算值(体感),我用普拉多开过最长纪录大概8.2升。如果新款能省点油,反而更好。他笑:这个还不好说,要看调校改动。而我心中又琢磨:要是能调得更底扭,尔后节油就带点可能了吧(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到配置,我记得有个朋友跟我说:新车多了个大屏,智能化加强了。其实我也没看到内饰图,但我觉得加厚的中控显示屏,可能有点像手机屏幕一样大,视觉冲击感强。刚才发现,像这种升级是不是都得先挂羊头卖狗肉?比如说硬件上一样,软件EQ升级可能才是核心。像之前试过的品牌,用了两年,更新一下系统就能焕然一新。但说实话,很多车主其实最期待的,也不过是油耗能再低点,内饰能再耐看点。
我还记得那次跟一个同行聊天,他语重心长:你说,设计变得越运动,越潮,难不成会影响到驾控的稳定性?我心里想,这就像开车时突然觉得缆绳勒得太紧,虽说省油又性能提升,但关键时刻是不是会变限制?具体有没有这个问题,只有开起来才知道。
你见过那种即使改了外形,但开起来还是老样子,或者更糟的是,变得不那么顺手?我其实挺担心:这个新款,设计师们会不会更多考虑漂亮,而忽略了基础调教?毕竟,销量不是只拼外表。话说到这里,我得问一句:什么时候一款车的运动感会变成硬挺变软趴趴?是不是开发团队都分成两个阵营?当然我也可能想多了,毕竟市场的脉搏挺难把握。
对了,记得我还打算去试驾,不过要是价格真就比同期雅阁还高,年轻人想不犹豫都难。对比看看,同价位的两三款,大部分都在争什么?空间、动力、配置。像这台天籁PLUS,能不能在体验上真正带来惊喜?还是又回到快用大空间来打动消费者这个老套路里?还是得看操控的那份细腻程度了。
这次,卖场的灯光掩映着车身线条,觉得它风格挺不一样——既运动,又带点温暖。可我心里,还在想:真正能让年轻人心动的,除了外观,还得有点Real的东西——比如价格压力、用车成本……这点是不是老司机都梦想不到的软肋?
我站在这里,盯着那辆新天籁的尾灯,心想:车子变成这样,开出去会引多少人回头?就像我朋友说的:买车,不只是买个工具,更像是买一种生活方式。问题是,年轻人还会这一套路线吗?还是得换个角度去理解他们的需求。
——(这段先按下不表,唉,总觉得,车还得把实用和颜值兼顾才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