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和华为智界S7的定价策略引发热议。
29.9万的小米顶配版才给三元锂电池,23万的华为入门款却直接标配,这个反差让不少消费者直呼看不懂。
电池配置的差异直接反映成本。
三元锂电池在零下20度的低温环境下,续航保持率比磷酸铁锂高出15%到20%。
北方的车主深有体会,冬天开电动车最怕的就是续航缩水。
华为全系标配三元锂,小米却在低配车型上用了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这里外里就差出小一万块钱。
电机方面也有讲究。
小米除了顶配用的汇川电机,其他版本都是联合电子的产品。
华为全系搭载自研的数字电机,转速能到22000转,比市面上多数竞品高出3000转左右。
懂行的都知道,电机转速越高,加速性能越好,这个技术门槛不是随便哪个厂家都能突破的。
800V高压平台是个硬指标。
小米只有顶配给配了800V,其他都是400V。
华为全系800V,充电速度能快上一大截。
实测数据显示,800V平台充电15分钟能跑400公里,400V平台要充半小时才能达到同样里程。
现在快充桩越来越多,高压平台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说到造车成本,有个数据很有意思。
小米汽车毛利率做到17%,比比亚迪还高。
要知道比亚迪是靠规模化生产把成本压下来的,新车毛利率长期在15%左右徘徊。
雷军说过硬件综合净利润率不超过5%,可财报显示实际数字要高得多。
加速性能倒是半斤八两。
小米顶配标称2.78秒破百,实测3秒出头;华为高配版也是3秒级。
不过日常开车谁天天地板油?
底盘调校才是关键。
华为的悬挂偏舒适,过减速带更柔;小米调得偏运动,过弯稳但走烂路颠得厉害。
智驾系统差距比较明显。
华为的ADS2.0已经装车50多万台,系统成熟度有保障。
小米的Xiaomi Pilot才刚起步,很多功能还要等后续OTA升级。
现在买电动车,智驾水平越来越影响使用体验。
外观设计各有所长。
小米的轿跑造型确实拉风,无框车门、隐藏式门把手这些设计很讨年轻人喜欢。
华为走稳重路线,内饰用料更扎实,座椅舒适度也更好。
要面子选小米,要里子选华为,这话不假。
充电网络布局值得关注。
华为和国内六大充电运营商打通了数据,能自动推荐最优充电站。
小米目前主要依赖第三方充电桩,体验上要打个折扣。
随着电动车普及,充电便利性会成为重要考量因素。
售后服务网点数量也很关键。
华为依托赛力斯的渠道,全国有600多家门店可以提供维修保养。
小米刚开始铺线下渠道,很多地级市还没有售后网点。
电动车毕竟是个大件,售后跟不上会很麻烦。
两款车其实代表了不同路线。
小米想靠性价比打开市场,但核心配置上做了取舍;华为走技术路线,把好东西都下放到入门款。
真要论诚意,还是华为更实在些。
买车不能光看广告,得拆开看里面的门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