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为何在大陆“水土不服”?价格更低配置更好,却仍被光阳“摁死”!

要说起摩托车市场,三阳这个名字恐怕许多摩友耳熟能详。而在台湾省,三阳更是足以被称为“踏板车一哥”。单是2025年1月份,三阳就卖出去20366辆摩托车,占据了将近一半的台湾省踏板车市场份额,这个成绩怎么样,大家心里有数吧?尤其是他们的全新迪爵125、Jet SL+ 158和新迪爵125,稳稳站在销量榜前三的位置,也就不奇怪了。

三阳为何在大陆“水土不服”?价格更低配置更好,却仍被光阳“摁死”!-有驾

可一到大陆,三阳在市场上的表现却截然不同。虽然从数据上来它2024年上半年大陆内销同比增长了65.8%,听着不算差吧,甚至进入了行业销量前十。但比起台湾省的表现,那简直像换了个灵魂,而且在150cc以上玩家们爱追捧的玩乐型踏板市场,三阳却完全跟不上节奏。比如光阳的Racing H150在2025年早就更新到了新款而成爆款,而三阳的巡弋150却还停留在2022年款。这节奏,就像赶火车却蹬着自行车,完全不在一个速度上。

至于价格,三阳在台湾省和大陆的价格差距大得咋看都让人琢磨不透。还是拿迪爵125来举个例子吧,台湾省卖7.05万新台币,换算成人民币大概1.7万,配置居然还只有单活塞的碟刹和塑料后扶手。而反观大陆市场,售价7980人民币起,单车的装备却是双活塞碟刹、铝合金扶手加后货架,甚至连制动碟盘尺寸都升级了。咋感觉台湾省的朋友真是交了不少“智商税”?

三阳为何在大陆“水土不服”?价格更低配置更好,却仍被光阳“摁死”!-有驾

这和当地政策有关。台湾省对进口车征收重税,形成了某种“保护壳”,并且当地人力成本和环保标准也较高,自然拉高了车价。但在大陆,竞争就不是这个路子,不光有本土品牌的低价冲击,还有国际大牌来抢市场,所以三阳只能尽力压低价格,给配置打骨折。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没敌过光阳——人家的品控稳定,产品线布局清晰,又能及时迎合市场需要,三阳想超车?太难了,按东北话说,几乎等于“白扯”。

再说产品布局,这也是三阳最大的问题之一。光阳对于大陆市场的策略是精准,且有效。比如他们直接在150cc市场重兵投入,Racing H150这种轻奢型玩乐级车型可谓是抢占先机,把对手给“摁得死死的”。反观三阳的巡弋150系列,好家伙,从2022年对手推出新款开始,就似乎原地踏步未见啥动静,这步子慢成这样,买车的人都没耐心等你。

三阳为何在大陆“水土不服”?价格更低配置更好,却仍被光阳“摁死”!-有驾

不仅光阳在入门级市场用精准的价格战取得成绩,它家的赛艇系列更是从250cc到350cc无缝覆盖,配置做工没得挑,价格还压得合适。相比之下,三阳的同类产品,比如巡弋啊、行者经常被消费者吐槽缺乏独特亮点,性价比也拖了后腿。这让人不禁想起市场中的一句老话: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尤其在这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最后聊到品控,这也是三阳让人“候觉拉胯”的方面。很多车友可能有些耳闻,在台湾省买的三阳车会被称赞“皮实耐用,三年不开箱”,甚至能跑出个十年八年没大毛病。可同样是三阳的车,只要是由夏杏三阳合资厂在大陆生产的,就时常被吐槽小问题不断。比如买了巡弋150的人说异常噪音、后期配件做工没光阳精细,这些都慢慢影响了品牌的美誉度,负面口碑的雪球越滚越大,买家信心自然也就不高了。

三阳为何在大陆“水土不服”?价格更低配置更好,却仍被光阳“摁死”!-有驾

看完这些对比,说起来不免有些唏嘘。三阳在台湾省那是坐拥政策和市场双重“护航”,自然风光无限。而在大陆,激烈的价格战环境让它跟不上节奏,更新慢的老款产品加上时不时掉链子的品控,这让它打个漂亮的翻身仗就更难了。这事真得好好琢磨下,我们摩友之间也可以聊聊,大家觉得还能有啥方法让三阳在大陆的摩托市场中找回场子呢?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