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在路上转了一圈,突然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对,是新款卡罗拉的味道。车门一拉,那股塑料味还真够明显——嘿,别笑,我不是挑剔,只是觉得,车子一出来,味道都能划出一条线。
刚才聊到亚洲狮,这东西真的挺尴尬的。它是卡罗拉的升级版?还是个变形的车型?我的感受是,亚洲狮的存在像是个尝试,又像是个被逼出来的产品。官方价格估算在13万到17万(样本少,不一定准),但实际售价低估了点。你开出去,觉得被夹在中间,两头都不好弄。
我刚才翻了翻相册,又看到一张照片,是我朋友在试驾卡罗拉的笑脸。那车停在阳光下,反光很强,内饰也挺整洁。别扯太远,新款的变化最大的是加长了。45毫米的轴距,让后排腿部空间跟坐长途的物流车有一拼——越缝越大,没办法,这也是卡罗拉的长项。可是我得问一句:你手握的是空间这个金字招牌?还是低油耗+耐用?
说到空间,我在看参数,官方说加长后,后排腿部空间增加了大约4厘米(估算,样本有限)。这点,能明显减轻挤的感觉。实操对比:同价的本田思域空间略逊一筹,坐满五个大人,腿够用,但不如卡罗拉宽敞。从驾驶感受来说,新款的沉稳感要更强,底盘调校压得更实,坐得更踏实。但汽车调校的本质就像刚买的双人床,舒适又不软垮,用料和调教的微妙配比,懂点门道的都知道。
这次我还发现了个细节,新款前脸像是换了套面具。那锤头鲨式的LED大灯,视觉冲击挺大,但是我在想,丰田是不是有点太依赖骗眼的设计?毕竟油车/混动车都想借电车的光环,脸就得拼命贴点符号。说实话,电动车的设计看得多了,觉得这种照搬还挺抢眼,但一秒钟后,就觉得有点照套嫌弃。
这让我想起一个问题:当所有车都变得越漂亮、越智能的时候,谁还在意心里的那点纯粹?嘿,插一句,你们觉得汽车究竟是为了走的快还是为了看得顺眼?我一直在想,这两者其实都很难兼得。
动力方面,这次新增的2.0L自吸发动机,参数还算可以:最大功率126千瓦(估算),转速转到6000,完全够日常用。跟之前的1.8L混动比,动力确实强了不少,起步会更有气一些。可是你说,能不能拉开差距?实际体验:起步那一下子,明显感受到推背感。比起思域的2.0L,自吸的平顺性好,但油耗会飙升一点。粗略心算:百公里油耗如果用6元/升,耗油在7-8升左右,油钱多了,满载的话,日常使用,还是得抹点脑筋。
我还在想,为什么丰田在这次换装硬核动力的没敢把价格拉得太贵?是不是怕失去那份平价耐用的标签?据我估算,涨个1000-2000,价格还算在接受范围内。实际销售如果能做到13万起,那就挺有吸引力了。可问题是,别的品牌也不差,国产之光的家用车比比皆是,配置也不断往上冲。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就是不知道,丰田的这波放长线钓大鱼,究竟是要干嘛?是要用新款争夺市场那块大空间的金牌?还是打算用这套更豪华、更拉风的面孔,留在中高端线?我觉得,这很可能是个折中案。毕竟,全球市场上,卡罗拉的名气太大,卖的多,利润也稳定。
那买不买?你说呢?其实我觉得还得看价格是不是真香。如果能扎到14万以下,空间样貌都到位了,可能会吸引一些长途出行族。但如果价格上天,谁都买不起,还是得再观察。
我一直在琢磨的,是不是丰田真的用心在做用户体验?还是觉得只要用耐用+油耗低打天下就行?毕竟送货司机、家庭主妇、上班族,能体验到的都是差不多的平凡。相比之下,国产品牌新一代的智能互联,感情上更暖一些。你们觉得,未来的车,是会变得智能+舒适多一点,还是耐用+省心更持久?
说到这,我忽然想起身边的修理工,他曾说:丰田车好修,但技术不推陈出新,但这是不是好事?我当时没细想,但现在想,倒也有点道理——稳定或许就是最大优势,也是最大风险。你心里有没有怕太稳定,得不到新鲜感的担心?或者,你觉得,只要车能用,其他的都无所谓?
这场思考还没完,倒是店里那位销售苦笑着说:要是价格合适,性价比还行,那就错不了。我想,估摸着东西总得打个折扣,才好成交,不然,谁也不傻。
(这段先按下不表)当然啦,未来一两个月,价格一出来,配置一明朗,也不妨再观察吧。可我心里一直存疑:这次丰田到底看中的是通过外形吸引客户,还是靠实力打市场?
从供应链角度讲,这次用2.0L的自吸发动机,可能是跟成熟的设备、技术联系更紧一些。毕竟,做这款发动机的工厂条件都很成熟,成熟意味着稳定,意味着成本控制,也意味着没有太多变数。我猜测,丰田也可能是想用成熟做中端,为新一代混动和电动车造基础。说句不太靠谱的话:我觉得,丰田在下一步的战略,是往高端+智能靠。这次操作,像是个坑一样,把握不好,就可能变成重伤。
呵呵,你们觉得,未来的车,会不会变得连刹车哪怕一毫米的细节都能感知?还是说,真正管用的,还不是那些未来感,而是你我都靠得住的那份心。反正我,开车就是这样:那天去超市,刚刚摸到车门倒车,突然发现快递单夹在座垫里,那一瞬间,觉得这车的温度特别真实。
你们有没有试过,车一堵车,就几秒几秒在想:这要是能轻点就好。不过也怪我,想着新款卡罗拉会有啥样的心跳,然后忽略了左右邻车的表情。可那些微妙的小细节,才是真实的魅力所在吧。
我还在思考,操作台上的按钮、仪表盘的字体、空调出风口的布局,究竟谁是最懂人心的设计师?这就像心仪的女友,总觉得还差点点——太完美的,总让人觉得不真实。
好了,说了这么多,最后想问一句:你们觉得,哪一款国产车,能给你这种心里小观感的体验?或者说,还得等哪个神车来打破平衡?毕竟,背后都藏着,我没细想过的故事和秘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