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又跟炸了锅一样,问界 M9 非凡大师版的谍照刷屏了不少人朋友圈。你说现在人人都喜欢盯着新车瞧,尤其是打着“鸿蒙智行”名头的新车,大家的心情就像等新版手机那种——既焦虑,又期待,有点乐在其中。
说到这儿,我总是在想:我们到底为啥这么关心新出的汽车?真的是因为“高科技”?还是怕别人有了我们没有,咱落了后?仔细琢磨,可能都有。可是这次鸿蒙智行的动作,跟以往还真不太一样。
首先咱得说,问界 M9 的地位是真不一般。去年一上市,那种声势,活脱脱就是要做“头牌”的架势,这回又要出个非凡大师版,也就是所谓的加长款,长度直接干到5.5米,轴距3.3米。就问你,现在有多少家能做成这么大的SUV?这个所谓“非凡大师”,到底是非凡在哪儿,不光是尺寸大——这不是谁都能扛到终点的马拉松,得有点真本事。
网上疯传这车搭载宁德时代固态电池,续航一下子上到了1000公里,L4级自动驾驶硬件直接预装……我知道,每次新车都整点“黑科技”,但这次的宣传,配合着实车谍照,确实让人有点动心。你说1000公里续航,对比那些动不动四五百的新能源车型,这不直接翻倍了?自动驾驶又升级,后轮还转向,这些东西别家还真没法同时上。
看到这些,我就会问:是不是说车企也开始拼“技术战”了?以前你看造车的宣传,都是比谁颜值高、空间大,现在呢,比谁电池牛,谁智能化厉害。可是,买车到底是为了什么?大家愿意多花几十万,就是觉得技术靠谱、省心,还是图个面子?还是我们其实也被不断的“新技术”洗脑了,觉得这东西有点高不可攀但又要有?
再往深里说,这次其实不是问界一家在搞事情——“五界”纷纷出新车,背后有点跟打群架一样,华为拉着江淮、奇瑞、上汽各有分工,你做这个,我做那个,同样平台、同样技术积木,但品牌各自玩自己的路数。这招厉害就厉害在“合作”,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不用你死我活,分工明确,各玩各的并且背后还有华为的统一技术加持。
但这里还有个问题:会不会“自相竞争”?这个事不少人都想过,但细看它们各自定位,问界主打高端智能SUV,尊界要做揽胜级别的大佬,智界冲家庭MPV,尚界拉低售价主攻年轻人。有种干脆“分区打猎”的意思——你吃肉我喝汤,各自在各自地盘混,互不干扰。华为又用统一底层技术抬了一手,一下把研制成本压低,协作效率提上去。这种做法说白了——大家一起越走越宽,市场蛋糕也越切越大。
再看厂商的配合,江淮把精力都押在尊界旗舰SUV上,甚至连其他乘用车、商用车都暂停了,只为给华为一把认真玩。奇瑞死磕智界MPV,要做那种市面上没几个能跟的智能增程家用车。尚界更实诚,H5预售一个小时2.5万订单,也算是让人瞠目。
但这些新车真能把市面搅得天翻地覆?我觉得还得看后头。最近几年汽车新品又多又快,很多“PPT造车”,说得天花乱坠结果一辆都没量产——大家都怕“虎头蛇尾”。鸿蒙智行这波,实车谍照、技术细节、合作模式统统透明出来,摆明了就是要走“兑现承诺”这条路。市场好不是靠喊口号,是砸出真产品。
技术到位后还有个问题:用户会买单吗?这个问题是所有车企都在绞尽脑汁想的事。高端人群真要全自动驾驶、超长续航,能不能拿到手?家用、年轻用户图智能性价比,有没有被满足?尊界旗舰SUV对标劳斯莱斯、揽胜,结果定价还低——这是抢市场还是“虚张声势”?智界MPV、尚界运动轿跑还在路上,但能不能成为下一个爆款?
车圈有句老话,新品牌新车型出来,最怕两件事:一是雷声大雨点小,二是价格太虚,没人买单。这两年,大家对新技术吹得太多,结果买车时还是选熟悉品牌。鸿蒙智行这波,等于一口气彻底压上,把品牌矩阵一下子扩充到十九款——这要没把握谁敢这么干?
一个厂能不能做大,不能光靠“高大上”的技术和噱头,还得看最后市场接不接受。这点鸿蒙智行能不能躺赢,我觉得也就这两年见分晓。你别看问界 M9 加长版现在热得发烫,要是真能量产,技术实现,销量也能压住,才算功德圆满。否则再牛技术也只能是圈内人念叨。
这么说回来,华为的路数其实挺像手机刚出的时候——技术先铺,品牌慢慢分层,价格做切分,不跟别人死磕而是做生态,吸引合伙人一起造。汽车这东西,哪有手机那么简单?整车厂商能不能真正把那些“黑科技”落地,天天变成用户的日常体验,这事比研发还难。
有些人问,这波汽车风口是不是新能源最后的机会?我的想法是:不是谁都能讲好新能源故事,只有把车做出来、用起来、用得爽,才是真正突破。华为这步棋,下得不算慢,但也不是乱来。拉着江淮、奇瑞、上汽全面分工,又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打底,还能把底层技术直接复用,干脆省了成百上千万的重复造轮子的钱。
难点不是搞定合作伙伴,或者技术升级,而是“全线出击”下,能不能把每一条产品线都做得又好又快——别今天问界火了,明天尊界冷了,后天尚界掉队了。这样,何谈品牌矩阵?
关于问界 M9 非凡大师版我个人觉得,如果真的能把5.5米的大SUV做成“智能旗舰”,续航破千,自动驾驶硬件到位,价格别太离谱,那可真是要逼一逼宝马、奔驰那些豪车厂。别忘了中国市场里,原来“豪华+智能”是空白,现在总算有人凑齐拼出来。
当然,最终还是要看消费者口味。你买过一次高端智能车,体验了自动驾驶、长续航、后轮转向,发现真有差别,那才会导向真正的换代升级。否则还是老一套——性价比、靠谱、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五界车型能不能把汽车行业格局打开?说白了,得看车出来以后能不能让大家闭嘴,把质疑丢一边,自己用得爽才是硬道理。技术、品牌、分工、生态,这些都只是在做准备功课。等车一量产,市场自然给分数,那时候才是见真章。
当下风气浮躁,谁都想当下一个爆款。华为也好,问界尊界智界尚界都好,别被热度冲昏头脑,认真把车做好、做对,才能让消费者真的掏钱买账。你问我怎么看这事?我觉得这几年正是汽车行业最有趣的时候,谁都在赌未来。等这一批新车量产上路,真本事比拼完了,谁是王者自然就出来了。
咱们就继续等新车上路吧,看这些热闹,有人幻想、有人赌命,有人冷眼旁观。但最终的赢家,不是喊得最响的那个,而是把最实在的车交到普通人手上的那个。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