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天梯脚下的千年石窟

寻迹天梯脚下的千年石窟-有驾
天梯山石窟。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宇晨
在武威市城南约50公里的天梯山北麓,有一座历经1600多年岁月的石窟,正安静地坐落在这里,默默地向南来北往的游客诉说着这里的故事。
6月26日,“天马故乡V你而来”网络达人踩线活动采访团来到位于武威市城南约50公里的天梯山石窟,探寻隐藏在这里的故事。
20世纪50年代,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除沿山而凿的第13号窟(大佛窟)外,其余洞窟当中的塑像、壁画、经卷装成木箱,搬迁到甘肃省博物馆和敦煌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保存。2006年1月,天梯山石窟文物才重新回归故里。
如今,站在观景平台上,静静地观看石窟中大佛:依山而坐,脚下碧波荡漾,薄云缠绕其身,构成一幅山、水、佛、云浑然一体的景观,主体大佛左右两侧的六尊造像,神态逼真,形象各异,塑造精致。
“天梯山石窟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经过北朝、隋唐、西夏、明清相继营建。‘历代延续修建,文物层叠分布’是天梯山石窟中壁画和雕塑的重要特征。其中,我们看到的是第十三窟造像,高约28米,宽约10米。”讲解员向采访团说道。
石窟内,经过岁月的流逝,佛像和佛龛上原有的色彩基本剥落褪色,只有膝盖以上部分还有少量颜色和壁画留存,证明着昔日光鲜的色彩。细细观察佛像,丰满圆润的面部,微微翘起的嘴角,双目微睁,静静凝视着前方,“服饰”线条纹路细腻流畅,让采访团忍不住为古代工匠精湛的技艺由衷赞叹。
据了解,作为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天梯山石窟集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于一体,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佛教文化东传的历史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被史学界誉为“石窟源头、石窟之祖”。同时也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游客前来考察、研学和观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