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车企倒闭不是新鲜事,合众新能源破产重整的消息让我反应挺复杂。昨天一早我随手把车钥匙放在桌上,看着手机屏幕那条突如其来的新闻标题,合众破产、员工薪资拖欠4.6亿、近50万车联网断网,心里顿时一沉。
我记得一个客户打电话那会儿,就是在催促我帮他调一调车联网,结果刚挂线,他语气里带点焦虑:我车都快两年了,突然断网还得我自己掏钱买流量,难怪这两天客服推销我车险推的那么勤。那时候我就想,车主们的担忧一定不是孤立的。
昨天我翻了翻合众内部的财务披露(这段先按下不表),感觉他们账面资金1500万,但拖欠工资就有4.6亿,怎么想都不合理。估算一下,打个比方,这企业账面现金大概就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存款,几乎杯水车薪,而员工工资拖欠数亿,就像你每天吃饭贡献一个月的工资,却只能点个快餐。
这让我特别在意:他们还能继续维系车联网服务吗?我之前也遇到过类似技术难题。车联网这个东西,其实就像家里的水管,管网设计得再好,管子一堵,就全都堵死了。合众这次断网事件,要说真是通信公司一个单方面停止,里面的账算得真难看。供应链体系要搞清楚,车联网服务的背后,是一道复杂的供应关系链——像是我们在厨房里炒菜,除了料,还得看厨师是不是有料。去年我问过供货商:你们怎么保证原料不缺?有没备用方案?他们一般回应:供应稳定,但真遇到断链,差不多就一锅端了。
合众这个例子挺典型——大额度的债务压顶,车联网的断供其实就是核心零件供应不足的结果。以前我也跟一些供应商聊天,他们都说:我们只是一个环节,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链。这就类似说,发动机还在,但油却断了。
说回来,我突然想到:我真没细想过,车联网服务居然如此依赖单一供应商——如果一个通信供应商要撤,车主的车就能瞬间变孤岛。这让我疑问:如果未来所有的车联网都集中在几家大厂,风险会不会变得更高?又或者,车企能不能自己建个互联网?感觉像是在城市中盖一座补丁房,但难免被大公司抹掉。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看到一张照片,是去年一次去展车现场,工作人员正忙着调试,背景是数台堆满标签的工厂设备。那天我还记得,一个维修工跟我说:这车挺复杂,但最烦的还不是技术,是人工成本涨得快。一辆智能车,从电池到软件,是个巨大的拼图。调侃一下,就像拼乐高玩具,有时候它慢不代表质量差,可能只是拼图卡了。
我还在想:这些车联网断了之后,车主的体验究竟有多差?比如远程调空调、导航,甚至远程锁车,这些功能原本以为是便利标配,怎么就变成了你得自己花钱加流量?估计每年充个流量,费用大概在几百元左右,差不多是个豪华咖啡,对车主来说,算得上平常心了。
说到这个,我就忍不住想:为什么这个行业没有多少关于基础服务的保障措施?类似手机没信号就出问题,像车联网这种依赖网络,还得依赖供应商,真像是租用别人家的水龙头。如果供应商要掉线,车的核心能力就要打折扣。奇怪的是,我没细想过,现在车联网是不是变成了虚拟资产,一旦断网,车辆也许就变回了没有互联网的交通工具。
这让我反思:行业未来会怎么样?会不会出现自己搭建通信生态的车企?还是干脆自己养个通信公司?这都太天马行空了。我更关心的是:现在的车主们,面对断网这事,心里是不是堵得慌?
这件事里还有一个细节让我特别注意——其实很多人都没意识到,他们真的信任那一套免费流量,就像小时候我儿时的自来水免费用,但其实都只是财政补贴。现在看,突然断了,才知道免费背后潜藏的秘密。
一个问题:未来车联网的安全边界到底在哪?如果有人恶意操控,你会不会觉得,自己的车变成了无主的物品?甚至,我还在想:是不是这次事件,藏着更深的行业风暴?比如说,将来在出现严重危机时,车会不会变成孤儿车。这也许是过度反应,但我觉得值得探讨。
你们觉得,要是自己买了车,突然没信号了,心情会变得多糟?还是会想到,算了,就当是体验中断的瞬间?我自己开车多年,发现,最怕的不是车子跑偏,是那些被信任的系统慢慢失联后,带来的那种安全感的崩塌。
这次合众事件让我觉得,行业的星光似乎变得暗淡了。不知道,你会不会也觉得,下一次,在哪个细节上,我们还能被打个措手不及?可能是那掉了的匿名评论、被断线的车联网,甚至是某个平凡的细节——比如车门没有锁好时的那一瞬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