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最近有点不对劲,那个银河星耀6,预售价直接干到了7.98万起。
7万9千8!吉利你TM是疯了吗!
这价格一出来,同行看了也得傻眼,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这不叫重新定义,这叫掀桌子。摆明了就是不装了,摊牌了,我不过了,你们比亚迪秦也别想好过。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吉利这次就是连餐厅的蜡烛都没放过,直接抱着煤气罐冲进来了。
他们对外说,这车是为了让长途开车变成享受。
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但这个价位,你谈享受,是不是有点过于魔幻了?这就像跟你说,吃糠咽菜也能吃出米其林三星的感觉,关键在于你的心态。但吉利这次,好像还真不是纯画饼,他们是往糠里实打实地塞了肉,整得还挺香。
他们吹的第一个东西,叫“千里浩瀚H3辅助驾驶系统”。听着名字就一股子修仙的味道,浩瀚都来了,下一步是不是要渡劫了?说白了,就是一套智能驾驶辅助。3个毫米波雷达,11个摄像头,128Tops的算力芯片。
诶,先别管这些参数,这些东西就像方便面包装上的牛肉,看看就行。关键是疗效。
我作为一个常年跑高速的中年人,最烦的就是长时间精神紧绷,油门刹车方向盘来回倒腾,一趟下来感觉身体被掏空。这个“电子义父”上车后,高速NOA就能接管,自动跟着前车,自己拐弯,你要变道,打个灯,它自己瞅准机会就过去了。讲真,我作为一个每天要接送孩子的中年人,有时候真的希望车能自己开到学校门口,我好在车里再睡五分钟。可惜,现实不允许。
但这套东西最大的意义在于,它能把你从那种“我是谁,我在哪,我为什么要开车”的哲学思考中解放出来,让你有空琢磨一下中午吃啥。这就够了,真的够了。
但是,所有吹嘘自动驾驶的,都必须回答一个终极问题:你能干得过老头乐吗?
自动驾驶的终极考场,永远不是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而是菜市场门口、城乡结合部,那里有无数个老头乐组成的马奇诺防线。他们会用鬼魅的走位、无视红绿灯的决心、以及“只要我躺得快责任就不是我”的信念,告诉你什么叫真正的“道诡异仙”。你那128Tops的算力,在大爷的“我觉得我能过”面前,连个P都不是。所以别吹了,老老实实当个辅助,挺好。
再来看第二个东西,底盘。
这个价位的车,谈底盘,大部分都是耍流氓。要么硬得像块钢板,过个减速带能把你早饭颠出来;要么软得像条船,拐个弯感觉自己要被甩出去了。但星耀6这车,好像突然开窍了,悟了。
他们说基于什么GEA架构,找了全球顶尖团队,还有AI调校。这些词听听就行了,翻译过来就是:我们这次真的花钱了。实际开起来,过减速带或者小坑,那个颠簸感被过滤得很柔和,不是硬碰硬,是一种“压缩毛巾”式的化解。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底盘比喻成压缩毛巾是不是有点怪。但你仔细想想,还真就那个意思。
最骚的是麋鹿测试成绩干到了78km/h,这数据已经可以碰瓷很多更高级别的车了。这意味着你在快速变道或者紧急避险的时候,车身姿态非常稳,不会像个喝醉了的醉汉一样乱晃。这种安全感,有时候比你快零点几秒的加速重要得多。加大加大加大。
还有那个方向盘,三档可调。低速的时候轻飘飘,一个手指头就能转,对女司机或者我这种停车困难户极其友好。高速的时候又变得很沉稳,给你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错觉。这种感觉很重要,是一种品牌玄学之外的、实实在在的“信仰”。会买特斯拉的人,是信仰马斯克。那买这个车的人,信仰的是自己那条不想在长途后废掉的老腰。
所以你看,吉利在干嘛?
它在用一种掀桌子式的自爆,去冲击一个本来看似已经固化的市场。7.98万起,给你一个还算不错的“电子义父”,再给你一个质感越级的底盘。它不跟你谈什么品牌光环,也不跟你讲什么用户信仰。它的逻辑简单粗暴:我把所有你能感知到的东西都给你拉满,价格再给你干到骨折,就问你怕不怕?
这已经不是产品竞争了,这是战争。是那种不计成本、只求胜利的闪电战。
最好的防守是进攻,而最好的进攻,是直接把对手的餐厅给爆了,让所有人都没得吃,只能来我这里领压缩饼干。
所以你看,这哪是卖车,这根本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阳谋。吉利的目的不是让你“享受长途”,而是要让它的同行根本“没有长途可走”。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