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经很深,路边灯光被雨幕切割成碎片。4S店门口泡着雨水的展车反射着刺眼白光——从这个角度看,上汽荣威M7 DMH的车标有点像是刚打响的集结号。销售顾问刷着手机,频繁刷新着后台的订购信息。他们知道,今晚,会有很多销售顾问跟他们一样睡不着觉,也许连比亚迪的小区微信群主都得为银河A7的调价绞尽脑汁。
假如你是消费者,面对8.58万的荣威M7 DMH,你会怎么选?一辆4.94米长的大电池插混家轿,全系160公里CLTC纯电续航,买到手堪比合资B级车的空间配置,还带终身质保。在十年前,这几乎是“异想天开”的谈资;在今年,却成了“卷生卷死”的起点。
简单梳理一下这台“车圈搅局者”的轨迹。荣威M7 DMH发布定价,比原来的预售价直接下调了1.2万。看起来距离银河A7的8.18万元还有4000元“身价差”,但别眨眼,银河A7和“南宫秦L”起步版都是小电池,大电池续航拼到160公里的价格,立马上涨接近2万。如此一来,大电池家轿的门槛,被荣威直接降到了8万区间。这背后,是一块19.7kWh的电池,是“低价高配卷疯了”的车市主旋律——至于厂家到底怎么赚钱,这题谁也不敢在招股说明书上写明白。
从专业角度来看,荣威M7 DMH的产品打法是教科书级别的“掀桌子”。空间上,这车近5米的长度和2820mm的轴距,对于以往10万级家轿来说属于“史诗级成长”。配置表铺开,什么大屏、L2辅助驾驶、高通8155芯片,全景影像、四音区语音识别,甚至主驾座椅电动调节……一顿猛如虎,线下试驾的4S销售连复读都快词穷了。
至于那些喜欢“选装包一点点叠加”的顾客,荣威也是老江湖——加7000块钱升到中配,轮毂加大、全景天窗、座椅通风加热全来了,50W无线充电和蓝牙钥匙也站了队,如果预算宽裕还能1888元升级副驾沙发躺椅。顶配直接把同级唯一的mCDC可变阻尼减震器、全景沙滩躺椅、高速领航功能都拉进来。换句话说,别人10万能买到的“大电池小配置”,你这边10.28万就是“全家桶”,还限时“终身三电质保”加持,厂家的算盘再清楚不过:用“高配大电池”彻底消灭竞品低配小电池的心理价差。
有些竞品,可能连夜也在紧急会议,后台调价准备用“价格战”自救。“汽车军备竞赛”这个词已然烂大街,但价格战的本质却像个老刑警,总能拍着厚厚的卷宗在凌晨两点跟我们讲人性——卷到底,有人躺平,有人坐牢,有人突然怀旧起了自行车的好。
其实,少数人还琢磨着,车企们这波“杀敌一千,自损多少”,投入的到底是补贴、营销,还是全产业链降本的成果?长安、吉利接连被“精确狙击”,挡不住成本曲线下滑和规模效应再利好,A7、秦L们只剩降价求生。短暂的市场“红利窗口”对消费者来说,当然是好事,毕竟花8万多买到C级空间、纯电大电池和完整辅助驾驶,本就是前些年新能源圈不敢想的“暴利盛宴”。入场时机难得,收割用户更像趁夜进村——可别小看中国消费者的比价能力,大电池就是大电池,至于“8万买顶配、10万买质感”,卖车的都已心知肚明。
从营销学角度看,这一轮的定价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上汽集团重回国内车企销量第一的野心。MG4、荣威M7、尚界H5,估计都会趁着舆论东风来一次“销量冲锋”。今年上汽与比亚迪的销量差距一度拉开到11万辆,从荣威M7 DMH这种级别定价的魄力看,很难说最后冠军花落谁家——毕竟销量数字总比情怀更能取悦董事会。
往深层想,价格战是否真正触及了技术与质量的底线?厂家到底有几分利润空间,还能烧多久?会不会有一天,这种激进策略把“上游供应链”卷到断米下锅的地步?8万买160公里大电池插混家轿,表面看起来是消费者人均当大哥,其实是上下游的心跳“极限挑战”。
我不是车企的会计师,对盈亏平衡表没什么发言权,但我很清楚,每当汽车行业价格战“打红眼”时,总有一部分人喝了胜利的美酒,另一部分人开始琢磨退路。就像控场的人永远不会翻盘,做局的人终归不陪你真心;消费者是赢家,但下次会不会还这么规则,就未必能打包票了。当赛道变成修罗场,“卷死同行”的剧本能不能带来长期技术红利?值得乐观,也值得警惕。
最后留个开放性问题:你觉得“白菜价”大电池插混真正普及后,品质和服务还守得住吗?或者说,下一个被颠覆的会是谁?你会在午夜刷车的时候,心甘情愿点下“预订”吗,还是继续等等看,赌一把还有更低的惊喜?这是一场用户、车企、行业,甚至整个供应链的“心脏负荷测试”,到底是谁会先喊疼,可能只有下一个新闻夜才会揭晓。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