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信明年新能源车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带你真正读懂新国标

前段时间,工信部发布的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让很多消费者虎躯一震,这份已经确定了将会在明年7月份开始实施的新国标在电池上做了很多新要求,特别是“不起火不爆炸”的关键词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同时也让很多消费者陷入了困惑。

真有信明年新能源车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带你真正读懂新国标-有驾

新国标要明年才实施,那岂不是今年买到的电池全是旧的,甚至有人直接把旧国标电池与起火爆炸划上了等号,而新国标电池则是完全不起火不爆炸的,毕竟电车燃起来的后果有多严重是有目共睹的,但这的确是对新国标的一种误解。

纵观新能源电池行业发展数十年,其实在电池技术上已经停滞许久了,哪怕是被众多同行提在嘴上的固态电池,也是短期内不可能大规模普及的,一则文件凭什么就可以把电池技术在一年之内突然拔高,这肯定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实际上如果你真的读懂了新国标,你或许就能明白这套新标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格跟美好。

真有信明年新能源车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带你真正读懂新国标-有驾

这次新国标相比于2020年实施的老国标主要改变在三个地方,首先是对快充的限制。新国标要求电池在300次快充之后,能够保持不起火不爆炸。

这一点可以做个简单的计算,我们以网约车为例(网约车群体大部分都是使用快充),一次快充算实际平均300km续航,300次快充也不过是9万公里的总里程,你现在走到路边随便抓个网约车里程也远超这个数了,这也证明了新国标在这一点上其实对现有的产品电池并没有太大的限制或者升级,因为好几年前的电池产品都可以满足要求。

真有信明年新能源车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带你真正读懂新国标-有驾

第二点则是底盘撞击的新规则。在新国标中,要求电池在遭受底盘撞击的情况下,不能因为撞击原因直接起火,但是这条规则中明确限制了最大30mm的撞击头,并且不超过150J能量,这种数据下基本上就是正常行驶中轻磕底盘的程度,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种横冲直撞大石头的情景。

其实想要满足这点也比较简单,只要车企给电池配上正常的电池装甲就可以了,大部分主流电动车都是符合要求的,更多是一些几万块钱的小车为了缩减成本去掉了底盘装甲,新国标就是为了限制这些车企,提高便宜车的造车底线,从这点上来说,新国标对消费者还是有利的。

真有信明年新能源车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带你真正读懂新国标-有驾

第三点也是很多人关注的一点,新国标要求电池“不爆炸不自燃”,而之前旧国标的要求是“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报警信号”,看到这条规则更新很多人就说,是不是新国标电池就再也不会爆炸起火了。

很遗憾的告诉大家并不是这样的,“不爆炸不自燃”前提是在实验室中规定的针刺、加热方式,而不是任何情况下,也就是说,这块电池只要在实验室既定的规则中不要起火爆炸就可以符合新国标的要求。

实际上早些年比如比亚迪的一代刀片电池就已经可以做到在实验室规则下实现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但在实际的事故也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真有信明年新能源车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带你真正读懂新国标-有驾

其实新国标中新增的“内部加热”比所谓的“不爆炸不自燃”更有意义,这条新测试内容的加入意味着电池内部不同的电芯不能出现大面积的热传导情况,否则即便是实验室条件下,根本无法保证不起火不自燃,这就要求电池电芯一定要有可靠的类似于气凝胶、云母片之类的隔热材料,这一点上其实能够倒逼一些在电池隔热上缩成本的制造商重新重视起来。

即便是从现在开始算,已经有大量的已经量产上车的电池符合明年新国标的要求,比如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吉利的神盾短刀电池、比亚迪二代刀片,包括一些国轩、中创的新电池都符合要求。这一点从近两个月的发布会上也能看出端倪,包括小鹏、零跑等新势力车企在新车发布会的PPT中都会加入“符合电池新国标”的字样。总而言之,电池新国标依然只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下限,大部分车企以及电池供应商都可以轻松满足要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