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复活背后:一个负债200亿的车企如何敢喊出百万销量?

绝了!这家曾经破产的车企居然要卖100万辆车?

还记得那个负债203亿、宣告破产的威马汽车吗?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它已经凉透的时候,它居然官宣"复活"了!更让人惊掉下巴的是,它还敢喊出明年量产10万辆,2029年挑战年销量100万辆的豪言壮语。

威马复活背后:一个负债200亿的车企如何敢喊出百万销量?-有驾

这哪是复活,这简直是诈尸啊!说实话,当我看到这个消息时,差点把刚喝进口的咖啡喷到屏幕上。一个曾经亏损174亿、三次IPO失败的车企,现在居然要挑战年销百万辆?这勇气到底是梁静茹给的,还是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从巅峰到谷底:威马的过山车之旅

时间倒回2019年,那时的威马可是风光无限。年交付1.69万辆车,稳坐造车新势力第二把交椅,估值高达470亿元。自建工厂、质量过硬,简直就是行业标杆。

威马复活背后:一个负债200亿的车企如何敢喊出百万销量?-有驾

然而好景不长,2022年开始,威马就陷入了停产、拖欠供应商账款的漩涡。数据不会说谎:2019到2021年,威马净亏损分别为41.45亿元、50.84亿元和82.06亿元,三年亏掉174.35亿元!

威马复活背后:一个负债200亿的车企如何敢喊出百万销量?-有驾

到2023年申请破产时,威马负债203.67亿元,能动用的资产却只有39.88亿元。这个数字差距大的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多数了一个零。然后然后,就这样一个企业,居然在消失两年半后要卷土重来?

神秘金主浮现:1亿元能撬动百亿梦想?

让威马"复活"的是一家名为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企业。这家2023年才成立的公司,背后据说有"宝能系"的资金支持。

但问题来了——宝能集团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累计被执行金额超450亿元。这就好比一个乞丐说要资助另一个乞丐创业,尊嘟假嘟?

威马复活背后:一个负债200亿的车企如何敢喊出百万销量?-有驾

翔飞汽车注资1个亿,就想支撑威马实现年产百万辆的梦想?要知道,在新能源汽车行业,1亿元可能只够开发一款新车的门把手。业内人都知道,没有300亿资金,根本别想从零开始打造一个能活下去的汽车品牌。

这让我想起那些号称"狂砸几十亿"的新品牌,最后哪个不是灰头土脸地退场?赛麟汽车烧干57亿元后,董事长跑路美国;奇点汽车融资170亿元,却因摊子过大资金链断裂。

威马复活背后:一个负债200亿的车企如何敢喊出百万销量?-有驾

市场已变天:威马还能赶上末班车吗?

在威马停摆的这两年里,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蔚小理",鸿蒙智行、小米等新势力纷纷入局,市场竞争激烈到可以用"血腥"来形容。

威马本月复产选择从EX5、E5两款车型入手,但这两款车放在今天,就像拿着诺基亚功能机去和iPhone15竞争。市场变化巨大,消费者还会为过时的产品买单吗?

威马复活背后:一个负债200亿的车企如何敢喊出百万销量?-有驾

即便威马坚持低价策略,先让车走量,也亟需解决这两款车型的代级差问题。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不是便宜就一定会买账。

但话说回来,威马也并非全无优势。其复工复产获得了上海及温州相关部门的支持,可能优先纳入公共采购,还能获得复工复产、产线技改等补贴。

行业真相:为什么明知道是红海,还有新人往里跳?

看到威马复活,很多人可能想问:汽车行业已经卷成这样了,为什么还有新人要进来?

其实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今年以来,吉祥航空母公司推出吉祥汽车,超威电池投资昇麒汽车,连做智能清洁设备的追觅科技都官宣造车,首款产品竟对标布加迪威龙!

威马复活背后:一个负债200亿的车企如何敢喊出百万销量?-有驾

造车的门槛到底在哪?经过业内朋友透露,一个门外汉从零起步打造一个能活下去的汽车新品牌,至少需要300亿元。

研发费用20亿左右,建生产线又要投入巨资,真正大头是零部件成本——原材料成本常年占总成本九成以上。而且新品牌量产不易,很多企业倒在量产前的最后一公里。

威马复活背后:一个负债200亿的车企如何敢喊出百万销量?-有驾

即便量产成功,销售环节也不轻松。一家直营店每年运营成本400-500万元,推出一款车的营销费用一般在5000万元到两亿元不等。让第一辆车正式交付,销售与管理费用平均约30亿元。

所以,没有超50亿元资金,造车新势力很难完成"研发—制造—销售"闭环。而且这还只是入门券,想要活到盈利,起码得准备300亿。

自动驾驶的另类突围:无人卡车正在悄悄改变格局

就当大家都在盯着乘用车市场厮杀时,有个赛道正在悄无声息地爆发——无人驾驶卡车。

近日,无人驾驶卡车企业主线科技完成数亿元融资,由北京顺义高精尖产业基金等联合投资。这家2017年成立的企业,专注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已经交付运营近千台智能卡车,运输里程近亿公里。

威马复活背后:一个负债200亿的车企如何敢喊出百万销量?-有驾

创始人张天雷称,企业打造"技术-产品-商业"闭环。其第一大业务落地场景是以港口为代表的物流枢纽,已经打磨出Trunk Port智慧港口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并推广到全球多个项目场景。

公路货运场景是第二大重要场景,自动驾驶货运路线覆盖多地。未来还将拓展城市物流场景,计划年底前在重点城市推出产品。

威马复活背后:一个负债200亿的车企如何敢喊出百万销量?-有驾

这种避开红海、寻找蓝海的策略,是不是比一窝蜂扎堆乘用车市场更聪明?不得不说,这给了威马一个启示:或许出海和专注特定场景才是更好的选择。

消费者觉醒:维权胜诉背后的行业变革

在威马复活的同时,另一个消息也值得关注——特斯拉"车顶维权"女车主胜诉了。

9月16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责令特斯拉向"车顶维权"车主张女士提供事故前半小时的完整行车数据。这场持续两年的维权之路,终于有了初步结果。

威马复活背后:一个负债200亿的车企如何敢喊出百万销量?-有驾

这个案例反映了一个重要变化:消费者正在觉醒,不再轻易被大厂牵着鼻子走。对于威马这样的回归者来说,这意味着必须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和用户权益,否则很可能重蹈覆辙。

现在的汽车消费者已经不是十年前的小白了,他们懂技术、会比较、敢维权。任何想要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的企业,都必须拿出真本事。

威马的出路:海外市场或许是唯一生机

在国内市场已经杀成红海的情况下,威马将目光投向海外,布局泰国KD工厂,开拓东南亚及中东市场。这个选择无疑是明智的。

东南亚市场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而竞争相对没有国内激烈。中东石油国家为了应对能源转型,也在积极推广电动汽车。

威马复活背后:一个负债200亿的车企如何敢喊出百万销量?-有驾

但出海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了解当地法规、建设销售网络、适应不同市场需求。威马能否在海外市场杀出一条血路,还是个未知数。

不过,有总比没有强。至少威马没有把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种多元化战略值得肯定。

给普通人的购车建议:如何避开坑爹新势力?

作为一个汽车行业的老司机,我给大家两个实用建议:

威马复活背后:一个负债200亿的车企如何敢喊出百万销量?-有驾

第一,买车尽量选择有成熟供应链和售后体系的品牌。那些号称"互联网造车"的新势力,很可能开两年就连售后都找不到了。

第二,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像威马这种曾经破产的企业,虽然现在复活了,但还是要谨慎观察其持续经营能力。毕竟买车不是买手机,要用好多年呢。

行业内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看一个汽车品牌靠不靠谱,先看它有没有自己的工厂,再看供应链体系完不完善,最后看售后网络覆盖如何。这三样缺一样,都要慎重考虑。

威马复活背后:一个负债200亿的车企如何敢喊出百万销量?-有驾

最后的思考:威马复活到底是奇迹还是笑话?

威马宣布复活已经半个月了,业内议论纷纷。有人觉得这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奇迹,证明了中国企业的韧性;也有人认为这纯粹是垂死挣扎,最终难免再次失败。

我个人观点是:给威马一个机会,但不要抱太大希望。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进入淘汰赛阶段,没有真本事的企业注定会被淘汰。

威马复活背后:一个负债200亿的车企如何敢喊出百万销量?-有驾

威马如果能聚焦细分市场,发挥自身优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