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件大事,可能很多人都听说了,就是东风汽车在湖北襄阳那边搞了个大动作。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因为它牵扯到了好几家大公司,还关系到一个老牌汽车工厂的命运,最关键的是,这里面还有科技巨头华为的身影。
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事儿从头到尾给大家捋一捋,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事情的起因是东风集团发了一个公告,说要和几个伙伴一起,新成立一家合资公司。
这几个伙伴来头都不小,有东风集团自己,有我们很熟悉的东风日产,还有襄阳市当地的两家投资公司。
他们凑在一起,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专门生产和销售东风旗下的一个高端越野车品牌,叫“猛士”。
这个名字一听就很硬汉,对吧?
它对标的就是那些喜欢户外、追求个性的消费群体。
那么,成立公司得有本钱啊。
这次他们总共拿出了将近85个亿的注册资本,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这笔钱不是大家全掏现金凑的。
这里面的门道,体现了现在企业合作的一种新思路。
首先,东风集团作为“大家长”,他出的是“软实力”。
他把自己手里最值钱的技术,比如制造猛士车型的平台技术、智能驾驶的核心技术,还有“猛士”这个品牌的商标权,这些看不见摸不着但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作价35.5个亿投了进去。
这就像开饭店,他提供了祖传的秘方和金字招牌,占了公司最大的股份,大约42%。
接着是东风日产,它扮演的是“地主”的角色。
襄阳本来就有一座东风日产的大工厂,以前是专门生产天籁、楼兰这些我们熟悉的日产轿车和SUV的。
现在,东风日产就把这个工厂里的一部分厂房、生产线、机器设备,还有一些现成的模具,折合成9.2个亿,也投进了新公司。
这相当于说,场地和设备我来提供,你们可以直接拎包入住开始干活,东风日产因此占了大约11%的股份。
最后,就是襄阳市的两家本地投资公司了。
他们是真正的“金主”,直接拿出了40个亿的现金。
地方政府为什么这么积极?
因为这不仅能盘活本地的工业资产,还能带来新的产业升级机会和就业岗位,对地方经济发展是天大的好事。
他们加起来占了超过47%的股份。
您看,这么一分工,有技术的出技术,有场地的出场地,有钱的出钱,大家各取所需,就把一个大项目给盘活了。
这比所有人都掏现金要高效得多,也显示了各方合作的诚意和决心。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东风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专门为“猛士”这个品牌成立一个新公司呢?
这就得提到东风的另一个成功案例——岚图汽车。
岚图也是东风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主打的是家庭和商务市场。
岚图这两年的发展势头非常猛,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积极拥抱了华为的技术。
现在买新能源车,大家最看重什么?
除了续航和安全,就是智能化体验了。
而华为恰恰是这方面的顶尖高手。
岚图的很多新车,都率先用上了华为最新的鸿蒙智能座舱和乾崑智能驾驶系统。
这一下就把车的“智商”拉满了,车机用起来像华为手机一样流畅,智能驾驶也越来越靠谱。
消费者是识货的,有了华为技术的加持,岚图的品牌形象和销量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岚图的销量同比增长了超过九成,而且亏损也在大幅减少,甚至已经实现了季度盈利。
这对于一个新兴品牌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有了岚图这个成功的“样板间”,东风自然想把这个经验复制到“猛士”身上。
猛士的市场定位比岚图更小众,是硬派越野,这个圈子的玩家对车辆的性能和独特性要求更高。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有自己的“杀手锏”。
而与华为进行更深度的技术绑定,用最前沿的智能化技术去重新定义硬派越野,就成了猛士破局的关键。
比如,在复杂的越野路况下,强大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能不能帮助新手也轻松脱困?
在荒郊野外,智能座舱能不能提供更丰富的娱乐和信息支持?
这些都是猛士和华为可以共同探索的方向。
最后,我们再把目光转回到那个将要被改造的东风日产襄阳工厂。
这座工厂可以说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一段辉煌历史。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从这里下线的一辆辆天籁轿车,是很多人心中舒适和品质的代名词。
然而,时代变了。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席卷而来,传统燃油车的市场受到了巨大冲击。
东风日产的销量也出现了下滑,像天籁这样的明星车型,如今的销量已经大不如前。
工厂的订单少了,生产线就会闲置,这就叫产能过剩。
一个年产能超过20万辆的大工厂,如果开工不足,每天的维护成本都是巨大的负担,更别提成千上万工人的生计问题了。
前不久,东风日产在常州的工厂就因为类似原因停产了,这给大家都敲响了警钟。
所以,这次把襄阳工厂的一部分产能拿出来,改造升级去生产全新的猛士电动越野车,是一步绝妙的好棋。
这不仅解决了东风日产的燃眉之急,避免了资产的巨大浪费,也让这座老牌工厂跟上了电动化、智能化的时代步伐,实现了“腾笼换鸟”。
对于工厂的工人们来说,他们的饭碗保住了,还能学习和掌握制造新能源汽车的新技能,这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总的来看,东风日产襄阳工厂的这次改造,看似只是一个企业的生产调整,但实际上它折射出了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合作:东风集团借此机会,加速打造自主高端品牌;华为的技术找到了一个新的落地场景,扩大了自己的“朋友圈”;东风日产盘活了闲置资产,为转型争取了时间和空间;襄阳市也迎来了一个充满潜力的新兴产业项目。
这一切的核心,是中国汽车工业正在从过去的“市场换技术”,走向如今的“技术创品牌”,这背后是我们整个国家科技实力和产业链水平提升的体现。
以后,我们开着中国品牌、用着中国技术的智能汽车,会是越来越普遍和自豪的一件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