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听说岚图9L标配了65kWh的超级大电池,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续航数据听起来有点疯狂。综合续航1400公里?这事儿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可是经历过N次新能源车美好承诺—现实尴尬的周期,这数字放在公开数据里,第一眼让我有点怀疑。
昨天晚上,一个同行发了条微信说:你知道吗?我朋友试驾了岚图9L,那个电池容量真不是吹的,快充体验差不多5分钟能冲100公里,这速度别说长途,市区超市一趟没问题。我顺口回了一句:65kWh的电池容量,为什么能撑出1400公里续航?充满好几次了吧?说实话,这事儿我真没细想过,65kWh的电池正常情况下,跑个300到400公里算满意了,要撑到1400?难道是混动?对呀,官方说它配了1.5L发动机和前后双电机,这综合续航估计是混动里程加电动车里程简单加总的结果。
反观同价位的理想L9,电池容量接近100kWh,真实续航差不多570公里(样本有限),虽然快充不如岚图9L支持得那么高频率,但实际用户反馈比数字靠谱多了。按我这算术,假设电价每度1元,岚图9L纯电模式耗电65kWh跑370公里,百公里电耗约17.5kWh,电费大概17.5元,算下来真没多贵。可如果用发动机辅助模式,油耗0.34L/100公里,算下7元/升,百公里油费2.4元,再加电费,这续航成本咋算?我试图临场算了下56元充满电,纯电情况下百公里电费17元,油电混合算下来每百公里30元左右,算日常长途出行还算划得来。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后轮转向这配置,听去挺时髦,城市里掉头倒车灵活不少,可是对大型SUV实操提升有多大?老实说我还没上手感受过,这段先按下不表。不过销售那边有人跟我说,后轮转向实际体验提升差别比想象中大,尤其高速过弯平稳不少,转向回馈更细腻。你们开过这配置的车么?感觉咋样?
回到电池,65kWh和主流130kWh的数字差了不少,岚图用的是800V高压平台,充电速度快是没错,这倒没骗人。供应链方面,我猜这65kWh电池得是纯正三元还是磷酸铁锂我没细问,但以它体积和重量看,应该做了不少能量密度调教。就像你家厨房锅铲,能拿来炒个大菜也能做小点心,优势就是灵活运用资源,岚图这电池策略像是刚好为城市混合出行和纯长途设计,兼顾精打细算和大块头需求。毕竟研发做这事儿,一台车的电池方案不是简单搬用,而是得像烹饪一样调味——参数、设计、供应链每个环节都得配合好。
我得承认,刚才我把这车定位全天候长途旗舰SUV说得有点大,综合续航1400公里其实没法单纯靠电池实现,得靠油电混动的巧妙配合。不然用纯电跑这么远,没两天架都累折了。这个预告里面的数字用得聪明,既要显得抢眼又要符合实际用车场景,这里面平衡挺难。
搞点小插曲,前天和一个修理工聊,他说:你看这些新潮车,充电桩能不能跟上关键,这岚图65kWh充电快也得看周边有几根充电枪。说得轻描淡写,但背后是个大问题。充电基础设施是否匹配,决定义务续航体验和长途便利性。你说,谁愿意美滋滋开个大灯都亮一车的SUV,结果到地方没充电充,不尴尬?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4月车展上岚图跟华为合作展示了ADS Ultra激光雷达方案,卖点挺亮,四激光雷达懂点技术的都知道那玩意儿像是车头安装了白天黑夜都精准导航的眼睛,能帮车子更精准地识别环境。消费级别里这个配置不多见,估算成本也高(样本少),这部分可能是岚图想拉高体验门槛,给用户一种旗舰感。但你们买车真会因为多了几个激光雷达多掏钱么?我总觉得这和豪华车里加个花里胡哨的抬头显示差不多——有趣,但实用价值得看买家怎么用。
话又说回来,岚图9L参数表里22寸大轮胎版本,整备质量高达2850kg,换成21寸轮胎会好点。这车重量跟我姥爷家那台老丰田塞纳差不多,开起来油耗不低正常。车越重,能耗像水龙头的流水越大,想省油还真得靠科技——混动系统背后,发动机和电机该拆哪段路、什么时候上,协同做得好坏完全决定油耗表现。
顺便自嘲下,弄清这些数字和供应链的关系,我头发都快掉光,研究一道菜这么繁琐,搞车还得考量千头万绪的细节真不是闹着玩的。但我觉得这也是业内人乐此不疲的原因,对吧?
说到这里,不免要问,你们觉得一款旗舰SUV,究竟是靠那几块大电池撑起来的,还是靠发动机油电混动组合撑成的长续航神话?岚图这波操作把新能源和油电混动两招都打出来,是创新,还是另一个市场试验?
想象下深夜高速服务区,一辆岚图9L安静地停着,65kWh电池充电灯闪烁,发动机安静待命,氛围和传统SUV截然不同。那灯光和车门把手的金属触感,或许就是长途旅行里,最真实的温度。你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