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这几年火得不行,连路口的小卖部老板都知道“电驱动”这三个字了。你说,汽油车怎么突然就成了“老黄历”?其实仔细琢磨,这不是一夜之间的变化,而是技术发展、市场倒逼,还有政策引导一齐推出来的结果。电驱动,也就是电机、电控和减速器的“三电”,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青山工业这家公司,我关注了很久——重庆出的,不光火锅出名,做工业也是一把好手。这次咱们就聊聊他们家这电驱产品矩阵到底有啥玄机。
咱们常说,一个成熟的企业不是一天就能砸出来的,得有积累。青山工业以前是做变速器的,几十年齿轮油腥带铁锈,摸爬滚打出来的工艺积淀,不是张嘴一吹就能复制的。现在到电驱上,他们玩了一手“矩阵”,什么A00级、A级、B级,从买菜微型车到主流家轿、再到性能B级,几乎全覆盖。咱们中国市场大,小城镇买A00,有钱人奔B级,新能源要想玩得开,阵型得铺好了才行,一杆子打下来,这思路够过瘾。
然后再说说型号命名,这玩意乍一看有点懵,其实很讲究。“TS-PEFxx-X”,TS是青山自个儿缩写,P是电驱动,E是纯电,F是前置前驱,R代表后置后驱。数值xx就是功率,后缀A、B之类的扔进去,有点像汽车发动机编码。别看小小几位字母,工科男的浪漫全在这儿了。举个例子,PEF07-A就是前置七十千瓦,A对应一般的A0、A级车;PEF20-E是前/后置两百千瓦,往往就奔着B级高性能去的。你看清它命名,你就懂它逻辑,技术人不文艺,却很实用主义。你要开个A00代步小车,要啥自行车?就PEF07-A;要开性能大车,就上一套PEF20-B跟PEF20-E搞个四驱,直接400kW爆发出去,谁还怕起步肉啊。
可大家可能要问,这名字有啥特别?不就是字母加数字嘛,车企不都这样。“特别”就在于一看型号,你就能知道车辆定位,甚至平台研发怎么搭配,全都呼之欲出。主机厂省心,研发加快,这玩意最吃香。
说到这儿,咱不能光看“壳”,还得扒拉扒拉“里子”。看参数:功率、扭矩、转速、速比、冷却方式、质量,这些都是“硬通货”。就拿PEF20-E系列做例子:210kW,4300牛米,最高转速1665rpm,十二倍速比,油冷液冷,质量还不到100公斤。一个模块,两百多马力的推背感,四千多牛米拖拉机都自愧不如。你说牛不牛?再咬咬牙,多丢点钱,还能买到带SiC(碳化硅)、800V高压能力的版本,大夏天狂跑,温升不到60度,续航、动力、效率都飞起来。对比业内老大比如华为DriveONE,比亚迪八合一什么的,青山这七合一的功率密度、效率、CLTC(中国工况能源效率)都不输,成本还压低一头。你到底买谁?掂量下吧。
这里头有个问题我特别想说说——“堆料”谁不会啊,七合一、八合一,把零件都绑一团,真就代表技术牛吗?可不能这么简单看,公司你要出海,你得有NVH(噪音震动舒适性)、可靠性、集成度和可维护性,一环掉队都不行。青山拿手的,不只是把零碎模块往一块粘,更是把它们“力气”都折腾到一块去。比如他们专门玩齿轮齿形修整,接触斑点控制到七成以上,啸叫声、运转噪音都被熄火了;轴承做四点布局,不是缩硬件体积,而是提升减速箱刚性,好钢用在刀刃上。再就是壳体高压铸铝优化,反正就是敢省能省,该砸钱的地方绝不手软。
有人会担心,“新能源产品的稳定性到底行不行?跑不跑远路糊不了?”我只能说,你真得试试。为什么?青山的可靠性标准直接抬高一个档,耐久30万公里当量,温度循环-40℃到85℃,盐雾试验720小时,动态密封正反转10万次……别的品牌20万公里、砍掉一大截周期,人家青山玩得是“冗余”,生生砸出来的底气。想让高强度的电驱耐造还抗造?那就得比狠。可能有人说你是不是浪费资源,堆砌标杆没必要?可实际就算你90分过了线,再多一分绝不会吃亏,品质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你再看他们推荐给主机厂的匹配建议,也够讲究。A00小电车,为啥要取消驻车机构?省了5%-7%的成本,对这个级别市场降本压力极大的车型来说,等于癌症吃到药了。A级到B级纯电,力拼WLTC能耗、NVH成绩,实测下来已经低于主流水平,小细节推进走量;旗舰800V超高压,直接350kW快充,放话明年就能大干特干,车主歇个脚手机还没充满,车已经饱了。
说破天,还是得客户真金白银买账。青山产品别人用得不多吗?长安泰国版的出口要靠他,还有岚图大马力版直接把青山后桥+华为前桥,百公里加速4.3秒甩开一大片合资牌子。欧洲大厂也不是傻子,800V高集成七合一去角逐德系B级平台项目,竞标第二轮还活着,这叫什么?打铁还需自身硬。
反过来看,这场跟全球玩家的竞赛,靠什么打?一靠自己的“平台化减速器+可插拔功率模块+分层叠排”,说白了,把变量标准化,硬件软件都可以控,规模一大,降本自然来。二靠技术沉淀和分层产品布局——不是所有的市场都要单一顶配,摩尔定律终止后,比拼的是性价比、稳定性与良品率。三是跟上下一赛道的更新步伐,比如800V+SiC,明后年直接全军压上,国内外大客户项目也都盯得死死的。
你说,将来新能源电驱打到最后拼啥?拼什么三合一、五合一、七合一、八合一?不是。拼的是能不能把“高集成”做成“高可靠”,效率做到高峰,成本线拉低,消费体验不掉档。这不是吹——当年国产车变速箱全靠进口,我都觉得没盼头。现在不但有盼头,赛道还站在主流阵地,跟Tier-1国际巨头们拼刀,青山就是这么折腾出来的!
当然,这事也没法狂吹,留点清醒。新能源车行业变数无限,技术更新卷死,新标准层出不穷,舆论和资本踏空就算推倒重来也是分分钟的事。青山现在这么猛,未来谁也不知道。但有一点,脚踏实地埋头造东西的厂家,永远不会被行业驱赶扔到破烂堆,只要有初心、有魄力、有本事,就能干出一个时代。
这么说吧,如果有一天,新能源整车把国内动力都“统治”下来,别忘了回头看看这些默默无闻的零部件厂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做灯光下的明星,更多的制造业英雄,在舞台背后的机油和铁屑堆里认真生活。青山工业能不能一直牛,这还真不好说,但他们擎着的那股子劲,至少今天是值得点赞的。
所以你问,这七合一、五合一、电驱矩阵是不是终极方案?其实终极方案永远在路上。每一代人在路上开辟自己的田地,留下脚印,而我们的路,才刚刚开始。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