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新能源销量大增,燃油车遇冷,差距达十倍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到了车市旺季,燃油车好像越来越不受待见了?

以前逢节假日或者换季,大家买车的首选还都是汽油车,油门一踩,发动机声浪,开起来才叫爽。

可这两年,尤其是今年十月,大家买车的思路好像变了,路上看见的新能源车是越来越多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难道大家突然都不喜欢烧油了?

10月新能源销量大增,燃油车遇冷,差距达十倍-有驾

还是说新能源车真有那么多花样和实惠,能让人彻底放弃燃油车?

说到底,买车就是一笔账,谁都希望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

你说,买辆车,不就图个能代步、用着省心、花钱少吗?

那这笔账到底怎么回事?

我们不妨一起来算算。

首先,最直接的一个问题:用车成本到底差多少?

这年头,谁还不精打细算点?

新能源车最大的卖点就是“省”。

你仔细想,家里装个充电桩,夜里充电,电费一度才三毛钱。

一个月跑一千三百公里,电耗也就十五度一百公里,每周充一次电,差不多六十度电。

算下来,一年才一千二百来块钱,换成每个月,也就一百出头。

你再看看燃油车,同样跑这么多公里,油耗按七八升一百公里,油价现在八块左右一升,一个月得花七百到八百五十块油钱。

这还只是油钱,平时保养,燃油车一年两三次,花销也得一千五百块上下,电车一年三四百块就搞定了。

光这两项,纯电车的用车成本不到燃油车的十分之一。

这不是瞎说,是算出来的。

10月新能源销量大增,燃油车遇冷,差距达十倍-有驾

有人就问了,这是不是只有家里有充电桩才算省钱?

高速路上或者小区公用充电桩,电价贵不贵?

确实,有些地方公共充电桩的价格是比较高,一度电快两块,甚至还有服务费。

你在高速上冲一把,半小时能花八十来块钱,电费和服务费一半一半。

可问题是,大多数人日常通勤,家里或者单位都能慢充,还是那三毛钱的电价,只有偶尔跑长途才用得上快充桩。

大部分车主一个月下来,充电主力还是低谷电价,整体用车成本依然远远比油车低。

说到这,难道买新能源车的人都看重省钱?

其实仔细琢磨,这年头谁买车不考虑钱?

你看看数据,十月那些爆单的品牌,卖得最好的都是十几万、二十万以内的车。

81.2%的中国家庭,开的都是二十万以下的车。

不管是汽油车还是电车,这个价格才是大家的主战场。

你说蔚来、极氪这些品牌动不动宣传高端,但真正在市场上占量的,还是性价比高的车型。

零跑、领克、比亚迪这些品牌,主力车型都是十几万二十万的区间,配置给的足,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安全系统这些原来三十万才有的东西,现在十五万也能买到。

花一样的钱,配置比燃油车豪华一大截,谁不心动?

当然,技术这东西也不是一成不变。

10月新能源销量大增,燃油车遇冷,差距达十倍-有驾

说实话,有些人对纯电车还是有顾虑。

比如二手残值低,冬天续航掉得厉害,安全问题也有人担心。

可你看这两年技术迭代有多快?

800V快充,磷酸铁锂高能电池,续航提升不是一点点,充电速度也越来越快。

以前电车续航三百公里,冬天掉一半,大家心里没底。

现在动不动五百六百公里,高压平台快充十几分钟补能,日常通勤根本不用发愁。

技术进步把原来最大短板补齐了,大家自然更敢买。

其实仔细想想,买车的人真的在乎三年五年以后能卖多少钱吗?

肯定有人在意,但更大多数人关心的是,每个月到底能少掏多少钱。

月供,油钱,保养,这些是天天要见的花销,二手残值那是几年之后的事。

再说了,新能源车优惠大,首付低,月供也不高,月度支出压到最低,谁不乐意?

反正这个月能省五六百,明明白白看得见。

这几年新能源车拼的就是一个“卷”。

零跑、比亚迪、深蓝这些品牌,价格和交付效率都做到极致,平台化造车,能把硬件、技术、配置都摊薄到最低。

你用一样的钱买电车,能享受更多智能功能和安全配置。

10月新能源销量大增,燃油车遇冷,差距达十倍-有驾

极氪和领克也不是光靠高端卖品牌溢价,主流车型性价比同样高,平台化生产摊薄成本,消费者买得划算,厂家卖得也高兴。

蔚来通过多品牌分层,形成高端到入门的梯度,月销能冲到四万多台,靠的也是这个路数。

有人又说了,燃油车是不是就彻底没机会了?

其实也不是。

毕竟中国市场太大,买汽油车的人依然不少。

有些人需要跑长途,或者家里没有充电条件,燃油车的便利性还是有优势。

可问题是,新能源车的主力人群已经彻底打开了。

城市通勤,家用代步,买新能源车是越来越多人的优先选项。

尤其是小型纯电车,几万块就能买一辆,日常代步足够了。

数据就能说明问题,A00级和A0级纯电车今年卖得最好,增量最大。

大家就图个实用和省钱,别的附加值都不如这个来的实在。

说到买车,还有个心理因素。

以前买汽油车,大部分人觉得电车是新鲜事物,不靠谱。

可现在身边越来越多人开电车,邻居、同事、亲戚都在换,新能源车口碑逐步积累起来。

你自己买了一台电车,发现确实比想象中靠谱,开着省心还省钱,自然就会推荐给别人。

10月新能源销量大增,燃油车遇冷,差距达十倍-有驾

口口相传,市场就这样一点点被打开了。

再说国家政策,新能源车购车补贴、免购置税,地方不限行不限号,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优惠。

你买燃油车,摇号还得排队,新能源车直接就能上牌,充电桩补贴,停车优惠,能不动心吗?

再加上厂家各种促销、金融政策,首付低、利率低,买车门槛越来越低。

以前买一辆车动辄三四十万,现在十五万以内就能选到一大堆高配置电车。

老百姓的选择其实没那么复杂,谁花钱少还用得省,谁就能赢。

当然,新能源车也不是一点问题没有。

比如高速充电贵,冬季续航掉得厉害,电池安全也不是百分之百放心。

但这些问题和以前比,已经不是决定性因素了。

只要日常通勤省钱,偶尔跑长途可以忍一忍,整体用车成本下来就是实打实的优势。

厂家的研发也没停过,下一代电池、快充技术还会继续迭代,到时候这些问题又会被进一步解决。

最有意思的是,十月集体爆单的背后,其实就是用户用钱包投票的结果。

过去大家都说新能源车不靠谱,残值低,技术不成熟。

现在你看看,销量数据摆在这,大家还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谁省谁赢”。

市场选择其实很简单,不是谁宣传得厉害就能卖得多,而是谁真正把省钱、省心做到极致。

10月新能源销量大增,燃油车遇冷,差距达十倍-有驾

价格实惠,用着省钱,体验越来越好,只要这些因素同时具备,新能源车的势头自然一骑绝尘,不是靠广告吹出来的。

所以,再回头看看燃油车的境遇,其实不是没人买,而是大多数人更愿意考虑新能源车了。

油价一直在涨,用车成本越来越高,保养费也不便宜。

新能源车用电省钱,技术进步快,体验感越来越好。

厂家大规模造车,价格一降再降,主攻十几万、二十万的市场,这是大多数家庭的首选区间。

大家算明白了账,自然就不留情面,钱包投票才是王道。

有时候我们讨论技术、政策、趋势,其实都不如一句简单的算账来得直接。

你能把每月开销压到燃油车的十分之一,每年能省七八千块,三五年下来就是两三万块,这才是最硬的道理。

至于二手残值、冬季续航、安全隐患,都是可以随着技术进步慢慢解决的问题,没人会因为这些问题就完全放弃新能源车,特别是省钱这件事太有吸引力了。

最后想问一句,等你真的掏钱买车的时候,你最在意的到底是什么?

是发动机的声浪,还是钱包里的余额?

技术和体验当然重要,但真正决定买车的,还是“省钱”二字。

新能源车能让你一年省下大几千块,配置用着比油车还高级,谁会不心动?

这就是市场的真实选择,也是未来的主流方向。

车市的变化,其实就是一场用户和厂家之间的赛跑。

谁能把成本降到最低,谁能把体验做到最好,谁就能赢得用户。

新能源车的势头还会继续下去,燃油车也会随着技术迭代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

未来的车市,肯定是多元共存,但节省、实用、体验好的新能源车,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家庭的首选。

这就是一笔最简单的账,也是每个普通人都能算明白的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