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一辆白色紧凑型SUV缓缓驶下广汽埃安长沙智能生态工厂的生产线。这并非寻常的量产车下线,而是京东联合广汽集团与宁德时代推出的首款“国民好车”——埃安UT super的首次公开亮相。它没有传统车企的4S店发布仪式,也没有明星站台,而是通过京东平台同步开启预售与试驾。这款定价预计在10万至12万元之间的纯电小车,却搭载了500公里续航、99秒极速换电、华为云车机系统和同级独有的倒车哨兵功能,试图以“换电自由”和“空间越级”打破低价电动车的固有印象。
这辆车的诞生,标志着一场由电商平台主导、三方巨头协同的汽车产业实验正式进入现实。它不只是又一款新能源车,更是一种新消费模式的具象化:买车不再是从4S店提一辆“裸车”,而是在京东上像买手机一样,一键配齐电池服务、智能系统、养护套餐,甚至未来可能实现车内下单、自动配送的生活场景。
为何京东这家电商巨头要深度介入汽车领域?广汽与宁德时代又为何愿意让出部分主导权?答案藏在用户的真实需求里。京东基于平台超7亿用户的消费数据和数万份专项问卷发现:83%的消费者希望新能源车价格低于10万元,94%重视车内空间与座椅舒适性,99%将安全性列为首要考量,96%最关心续航与补能效率。这些数字成为产品定义的起点。于是,埃安UT super应运而生——轴距长达2750毫米,后排腿部空间达905毫米,1米8的乘客也能翘起二郎腿;全车高强度钢铝混合结构,1500MPa潜艇级热成型钢占比28%,碰撞安全性对标中欧双五星标准;搭载宁德时代“巧克力电池”,支持99秒换电,彻底告别充电等待。
这种合作模式的背后,是三方战略意图的高度契合。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直言,传统“技术导向”的造车思维已过时,车企必须转向“用户服务型”企业。而京东的角色,正是填补这一转型中的关键缺口——它不造车,但懂用户。通过海量数据反向定义产品,再依托自有渠道完成销售与服务闭环,京东试图将电商领域的“确定性”复制到汽车消费这一高决策成本领域。宁德时代则借力京东的渠道与用户基础,推动其“巧克力换电”技术从B端物流车向C端私家车大规模落地。三方各展所长:广汽负责制造与品质,宁德时代提供能源生态,京东整合需求与服务,形成“制造+能源+消费”的铁三角。
与同价位主流车型相比,埃安UT super展现出明显的越级优势。在10万元级市场,比亚迪海豚、五菱缤果、哪吒V等车型虽占据销量前列,但普遍面临空间局促、续航焦虑、智能化不足等问题。而埃安UT super以2750毫米轴距碾压同级(海豚2700毫米、缤果2560毫米),500公里续航配合99秒换电,补能效率远超快充车型。其搭载的华为云车机系统,支持TB级存储与无限OTA升级,车机流畅度与应用生态领先行业。尽管在高阶智驾(如城市NOA)上略逊于比亚迪顶配车型,但其综合产品力在同价位中罕有对手。更关键的是,它首次将换电模式带入十万元级私家车市场,用户可选择电池租购,大幅降低购车门槛。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这款车带来的不仅是性能提升,更是一种全新的用车体验。过去购买电动车,往往面临“买得起用不起”的窘境:电池衰减快、充电难、维修贵。而埃安UT super通过京东“一站配齐”模式,将车衣、脚垫、充电桩、养车服务甚至保险打包成可选套餐,提车即可上路。未来,全国超3000家“京东养车”门店将升级为“检测-换电一体站”,实现“买、配、养、用、换”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用户无需再为电池老化担忧,换电站可实时监测电池健康状态,老旧电池自动替换。这种“服务即产品”的理念,或将重塑行业规则。
市场反应已显端倪。早在10月下旬开启预约时,已有超过1.8万人完成购车资格登记。11月5日预售全面启动后,京东推出前3万名试驾送洗车、前3000名购车赠E卡等权益,进一步刺激热度。尽管首日订单量尚未公布,但001号特别版在京东拍卖平台以1元起拍、最终7819.34万元成交的营销事件,已为新车积累了巨大声量。业内评价普遍认为,此次合作不同于四年前京东与天际汽车的失败尝试——彼时缺乏核心技术与一线车企支持,而此次联手广汽与宁德时代,堪称“顶配阵容”。《科创板日报》评论称,京东正在构建一个“人-车-生活”的消费新生态,其真正目标或许不是卖车,而是让用户关于“车”的所有消费都在其体系内完成。
展望未来,埃安UT super只是一个开始。京东已注册“Joyrobotaxi”商标,计划将自动驾驶车辆变为移动电商终端。此次合作若成功,或将催生更多“平台定义+车企制造+技术赋能”的新型合作模式。换电网络的加速布局(2025年目标千座)、车机生态的持续扩展、售后服务体系的全面打通,都预示着一场由消费端反向驱动的汽车产业变革正在发生。当买车像买家电一样简单,当换电比加油还快,所谓的“国民好车”,或许真的不再遥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