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纯电续航超450公里!是技术飞跃还是路线偏移?

最近跟几个车圈朋友吃饭,聊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增程车的纯电续航,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冲到450公里以上?

你想想,以前咱们说增程车,不就是“没电也不慌,加油就能跑”嘛?电池小点,成本低点,跑长途还不用到处找充电桩,多香。可现在倒好,理想、深蓝、岚图这些品牌,一个比一个卷,纯电续航直接从200公里干到了450公里起步,有的甚至快摸到500大关了。这到底是技术真“支棱起来”了,还是在“打脸”自己当初“增程是过渡技术”的说法?难道增程车也要走纯电的老路,开始拼续航焦虑了?

今天咱就来掰扯掰扯,这波“长纯电续航增程车”的风,到底吹得对不对。

先说外观,现在的增程车设计,那真是越来越“上头”了。像理想L6,线条简洁大气,前脸贯穿式灯带+星环灯,晚上一亮,妥妥的“出片利器”,朋友圈一发,评论区全是“这是什么车?好帅!” 岚图FREE也走科技风,但多了点肌肉感,开出去“走路摇头晃脑”不是梦。相比之下,老款的增程车比如早期的宝马i3增程版,那造型……嗯,只能说“个性十足”,但真谈不上“上桌第一个动筷”的排面。

再看内饰,现在的增程车,内饰卷得比外观还狠。理想那“冰箱彩电大沙发”的组合,简直就是“床车”标杆。你别说,夏天跑长途,副驾的冷饮从冰箱拿出来那一刻,幸福感直接拉满。深蓝S7的向日葵屏,虽然有人吐槽“花里胡哨”,但用过的人才知道,那旋转起来的仪式感,确实有点“装逼利器”的味道。关键是,这些车的用料和做工,已经完全不输同价位的豪华品牌了,软包、皮质、氛围灯,一个不少。

重点来了,动力和续航。增程车的核心逻辑,是“用油发电,用电驱动”,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以前电池小,纯电续航150-200公里,日常通勤够用,跑长途靠加油,油耗比纯油车低不少,燃油经济性顶呱呱。可现在,纯电续航干到450公里,意味着什么?电池得多大?成本得多高?车重得多沉?

增程车纯电续航超450公里!是技术飞跃还是路线偏移?-有驾

咱们算笔账:450公里纯电续航,电池包至少得70kWh往上走。这已经快赶上一些入门级纯电SUV的电池容量了。电池一加大,车重增加,对悬挂系统、底盘设计都是考验。你开起来,会不会感觉“肉”了?操控性会不会打折扣?毕竟,增程车以前可是靠着“驾驶质感比同级油车好”这点支棱起来的。

而且,你真的需要450公里纯电续航吗? 大部分人每天通勤也就50公里以内,一周充一次电完全够用。你花几万块多买一堆电池,结果一年有300天都在“闲置”,这钱花得值吗?这不就是典型的“为小概率事件买单”吗?

有人说了:“我就是要纯电优先,能用电就不用油!” 嗯,道理没错。但问题是,如果你这么在意纯电行驶,为什么不直接买纯电车? 或者,干脆买个插电混动,纯电续航200公里也够日常用了,电池没那么大,成本低,亏电油耗也控制得不错。现在这波长续航增程车,是不是有点“两边不靠”?

再来看看几个典型选手。

理想L7/L8:纯电续航210-280公里(CLTC),不算顶,但三电技术和增程器调校是真“顶呱呱”。亏电油耗控制在7L左右,平顺性没得说,家庭用户“真香”选择。但你要说它纯电长?那还真不算。

增程车纯电续航超450公里!是技术飞跃还是路线偏移?-有驾

深蓝S7增程版:纯电续航最高给到了200公里(CLTC),但最近新车型直接干到300公里以上。它的优势是价格,18万左右能买到这么大一台SUV,配置还高,性价比“劝退”一众合资油车。

岚图FREE:新款纯电续航直接飙到205公里(CLTC),但电池容量高达39kWh,已经不小了。它的底盘用料扎实,空气悬挂+CDC,操控和舒适性都“支棱起来”,但价格也上去了,30万+,竞争压力不小。

反观比亚迪的插电混动(DM-i),比如唐DM-i,纯电续航215公里,亏电油耗5L出头,销量“国民神车”级别。它不搞超长纯电续航,但把“油电平衡”玩明白了,这才是大多数家庭用户的最优解吧?

还有个问题特别有意思:当增程车的纯电续航越来越长,它和插电混动的界限,是不是越来越模糊了?

技术上,两者确实有差异。增程是“串联”,发动机只发电;插混可以“串联+并联+直驱”,模式更多。但对用户来说,我只关心:能用电时不用油,油耗低,没续航焦虑。 至于背后是串联还是并联,谁在乎?

所以你看,现在厂商宣传,都不怎么提“增程”这个词了,都叫“超级增程”、“长续航电动SUV”,生怕别人觉得它是个“过渡产品”。这算不算一种“打脸”?当初说增程是过渡,现在又拼命加电池,搞得比纯电还像纯电。

增程车纯电续航超450公里!是技术飞跃还是路线偏移?-有驾

最后聊聊智能化和安全性。这一块,新势力是真不含糊。L2级辅助驾驶,现在基本是标配了。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该有的都有。理想的城市NOA,已经开始推了,虽然还在测试阶段,但未来可期。安全性方面,车身结构、气囊数量、主动刹车,这些配置在新车型上越来越卷,“安全性”这块,国产车是真的支棱起来了。

不过话说回来,电池越大,一旦出事故,热失控的风险是不是也更高? 虽然各家都说有电池防护、热管理,但大电池带来的潜在风险,也不能完全忽视。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增程车纯电续航破450公里,是技术突破,还是方向迷失?

我觉得,技术上当然是突破——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了,电控系统更高效了,你能把这么大电池塞进车里还不影响空间,本事!但从产品定位和用户需求来看,可能真有点“用力过猛”了。

你花更多的钱,买更大的电池,车更重了,充电时间更长了,日常使用反而没那么灵活。这到底是解决了焦虑,还是制造了新的焦虑?

增程车纯电续航超450公里!是技术飞跃还是路线偏移?-有驾

以前增程车的优势是“轻装上阵,无惧长途”,现在倒好,背着大电池“负重前行”,是不是有点背离初心了?

当然,市场会给出答案。如果消费者愿意为这450公里纯电续航买单,那说明需求真实存在。但如果大多数人都觉得“没必要”,那这波“长纯电增程”风,可能就是昙花一现的“车界网红”。

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

如果是你,你会选长续航增程,还是更均衡的插混?

或者,你干脆一步到位上纯电?

增程车纯电续航超450公里!是技术飞跃还是路线偏移?-有驾

你会怎么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