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花不到13万元买一辆续航200公里的中型插电混动SUV,你是否做好了决策?不可能吧?这份看似梦幻的“年度惊喜”已经诞生——它叫2026款创维HT-i超航版,新车刚刚上市,售价仅为12.98万元。这款车既能作为纯电车满足日常通勤,又具备SUV的大空间和插混系统的多功能性。真的有这么“香”?那么便宜的售价,会不会是另有隐情?在插混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这款车能走出创维品牌的“非主流”困境吗?我们不妨来一探究竟。
创维HT-i的“低价定位”,可谓对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在竞争激烈的插混SUV领域,12.98万元的售价直接把一些高价品牌的目标用户截流到自己的阵营。但也有人冷嘲热讽:一个做电视起家的品牌,搞汽车能靠谱吗?“这车真的值吗?”、“要么是外观不行,要么是减配严重吧?”、“怎么可能有这么便宜的插混SUV?”这些声音频频出现,创维汽车面临的不仅是市场竞争,还有消费者挑剔的目光。
就连配置调整也让人不禁多点了几分疑虑。取消的“前向横穿碰撞预警”和“前方横穿碰撞制动”功能,压缩了毫米波雷达的数量,从5个降到3个。这算节约成本,还是一刀切的减配?原本对智能安全配置充满期待的消费者,可能在看到这个消息后内心打了个问号。少了这些功能,还能谈得上“科技感”吗?
让我们暂时放下质疑,详细剖析创维HT-i的表现。12.98万元买一台能跑200公里纯电续航的中型插混SUV,这个价位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要知道,市场上不少竞争车型,比如哈弗枭龙MAX和蓝电E5 PLUS,价格分别在13.18万元和9.98万元起步。尽管蓝电E5的起售价更低,但它的续航表现却远不及创维HT-i——后者200公里的续航已然可以满足用户纯电使用的日常通勤需求。
这200公里续航的重要性在哪里?你可以类比为一台移动城堡的自给自足能力。假如你每天上下班通勤的总路程是30公里,那意味着这辆车可以做到你不用频繁充电,满电行驶一个工作周不在话下。而对于习惯周末自驾游的人来说,这样的续航也够舒适。市场其他插混车续航在100公里左右的还挺多,即便少了50公里,价格可能压得更低,这让人不得不重新盘算预算和功能需求。
翻开账面数据,创维HT-i确实有亮点。它搭载了32.76千瓦时的大容量三元锂电池,1.5L涡轮增压发动机和160千瓦驱动电机,听上去也算够劲儿。但参数毕竟是参数,实际驾车感受如何?有人开过这款车后表示,它更适合城市驾驶,因为插电混动主要针对中短途,燃油消耗少、启动更平稳。但长途的话,恐怕还是油车或纯电车更有优势。
创新是让人激动的,但现实的各种细节又往往让人冷静下来。创维HT-i虽然在价格和配置上吸引了眼球,却在品牌认知度和整体销量方面遇到了不小的难题。数据显示,这款车的9月份全国销量,仅仅93辆。这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几乎可以说是“名存实亡”。消费者疑虑的一大原因,或许就是创维这个名字。提到创维,第一反应是什么?电视,还是手机?汽车就像突然出现在餐桌上的“黑暗料理”,让很多人难以消化。
不得不承认,品牌认知是创维汽车的最大短板。相比那些已经深耕汽车行业数十年的传统车企,创维就像一个“小学生”闯进了“精英球队”。加上市场上种类繁多的竞争对手,比如技术成熟的比亚迪,价格亲民的长城,创业维的竞争显然显得势单力薄。
售后服务同样是一块短板。老百姓买车,保养、维修便利性和服务体验至关重要,无法提供完善的服务体系,那即便再便宜,消费者可能还是宁愿多花几万选择更放心的大品牌。这些问题让“超级性价比”听着诱人,却在实际选购时显得不那么有吸引力。
就在大家还没想明白这款“创维造车”的奇葩逻辑时,有网友居然发现,创维HT-i可能是打着创维名义的“另一类车”!根据资料,一家名叫“开沃新能源”的公司其实是创维汽车的母公司。什么是开沃?如果不深扒,可能很多消费者压根不知道这个名字。而创维,恰恰是用家电行业的高知名度,为母品牌“挂了羊头”。这样的策略,从某种角度来看玩“品牌迷惑”是一招高明的市场术,但也不难让人产生对品牌诚意的质疑。
除了品牌混淆,外界对续航200公里这个数据也有争议。有人质疑,200公里是在CLTC工况下测试得出的结果,而这种测试环境是理想状态,与现实路况相比会有差距。比如在北方的冬天,低温会严重影响电池性能,群里有人戏称:“200公里?给我来一场冬天的雪,一半都到不了。”类似的用户声音其实不在少数,这使创维HT-i在实际使用中的真实续航能力备受关注。
更有甚者开始质疑其7月公布的黑科技:创维曾称增强现实设备可以与车辆互联。但在车辆实际表现中,这项功能似乎并没有引发消费者的广泛好评。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车上有类似功能,这让所谓的“科技感”变得有些“纸上谈兵”。
虽然创维HT-i以价格优势冲进了战场,但市场对其核心技术和可靠性持保留态度。行业的竞争对手也不会“坐以待毙”。就在创维HT-i上市后,哈弗枭龙MAX迅速提升其用户体验,简化了智能车机的操作难度;另一边,蓝电E5 PLUS则加推更低套餐选项来蚕食市场份额,直接打“性价比牌”。由此可见,创维HT-i注定处在一场恶战之中。
对于消费者来说,预算虽然是一道槛,但购车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选择。家用车需要考虑的因素远远超出价格范畴,比如长期维护成本、品牌服务和车辆耐用性。如今的汽车市场早已不是“便宜就好”能打通的地带,中低价位的混动车可谓是“花小钱办大事”的人群共同选择,但也压缩了品牌之间的生存空间。
舆论对创维汽车的挑剔并非毫无依据,这家公司成立时间短且经验有限。面对传统车企的激烈竞争,或者造车新势力的创新冲击,创维汽车能否完成品牌建立,能否在技术、服务方面提供硬核实力,是其接下来必须走的路。否则,看似周密的价格策略,恐怕只是昙花一现,最终只能黯然退场。
但创维HT-i的勇气不得不令人敬佩。与其说是卖一台车,它身上更多像是一份无畏尝试的价值主张——一个传统家电品牌现在愿意啃下造智能车的硬骨头,能否成功暂且不说,单单这份跨界的魄力,就值得我们探讨。只从目前这辆车还远没有达到质疑和期待的完美平衡点。一个品牌的立足点不仅仅是价格和形式,更重要的是深入实际,打造全方位消费者信赖的体验,这才是“跨界牛人”的根本。
创维的这次尝试是一次豪赌,也可能是一场漫长的攻坚战。究竟能否撼动市场格局,还需时间验证。
你认为,从头顶电视光环的创维,到押注智能汽车潮流,这样的跨界做法是一次脑洞大开的尝试还是注定输给传统车企的天真冒险?能跑200公里纯电续航,12.98万元,性价比是真的“香”还是另有隐情?买车真的可以只看价格吗?欢迎留下你的答案,咱们评论区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