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立科密上市,技术突破,政策助力国产替代

说起国产化替代,最近大家铺天盖地在关注的就是那个握着459项专利的瑞立科密。汽车行业这几年正翻天覆地在变,这公司一出场,怎么就成了业界的新“劲旅”?这事儿不少人很兴奋,也有人质疑:国产品牌真能改变世界吗?谁能保证技术不是吹出来的?专利那么多,真管用吗?我们到底是在跟风热炒,还是在见证中国制造的新拐点?

其实话说回来,国产替代这事,哪天不是一波三折?当年大家都觉得中国制造就是“低端”的代名词,拼价格没技术。结果现在看看,谁敢再站出来说国产品就是没用?瑞立科密用20年的冷板凳,把“追随者”干成“带头大哥”,这局面真不是凭空到来的。

科技不停歇,汽车要升级,安全系统更是重中之重。汽车的主动安全,这背后可不是装个传感器就完事了,那是真刀真枪和国际巨头争技术,争到最后能不能把命攥在自己手里。这种事儿,表面看是“专利数”多,但真正关键是你有没有“硬骨头”技术。瑞立科密这次拿出的那些“机电耦合制动力动态协调”“智能融合制动控制”,听起来很玄乎,其实是把老美、德国人那些年卡着脖子的东西,给啃了下来。

问题来了,这样的技术突破,到底意味着什么?很多人说,国内车企一直都被国外牵着鼻子跑,核心零部件一问三不知。现在瑞立科密这波操作,算不算真的“补短板”“填空白”?是不是还只是“表面风光”?这事儿得问问自主安全系统到底有啥用。你造车纯靠外部供应,供应链一断,产线就得歇菜。现在大家都讲“自主可控”,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国家安全的大事。哪个国家的产业链想让自己命脉掌握在别人手里?

瑞立科密上市,技术突破,政策助力国产替代-有驾
瑞立科密上市,技术突破,政策助力国产替代-有驾

中国车市,这些年确实在变。别的不说,乘用车、商用车、摩托车,瑞立科密能把市场打穿,跟一汽解放、北汽福田这些大腕抱团,市场份额连年第一,这不是胡吹。俗话说,合作不是光看技术,得看你是不是有“话语权”。瑞立科密这专利,一个是技术积累,一个是行业壁垒,外资品牌你想进来,有点难度了吧——大家都知道中国市场是块大蛋糕,谁不想分?可要分,你得拿得出比瑞立科密还强的招,我看难。

可光有技术还不够,政策这把“顺风车”谁都想坐。这些年中国一直在喊“自主可控”,当然不是喊口号专项拨钱过过手瘾。新规一出,7月都得装电子稳定控制(ESC)、电子制动系统(EBS),这多大的市场?证劵公司估算能多出30亿增量市场,这个蛋糕摆在眼前,看谁咬得动。政策其实也是赌企业有没有长期投入、够硬技术,瑞立科密踩准了点,这才是“扶持”的真意义。

要是没有政策,会不会走得更慢?肯定慢,因为技术从一茬茬地研发出来,到真正用到车上,再到市场反馈,企业要付出数不清的人力财力。政策来推一把,企业才能快马加鞭。所以说,国产化能做起来,既靠企业“死磕”技术,也靠国家政策“下场”加速。

可是国产替代说得轻巧,做起来就不一样。人家欧美、日本这些零部件企业,几十年一点点积累,说白了就是把“技术经验”磨到极致,国产企业哪能跟得上?瑞立科密这20多年看着是“厚积薄发”,其实背后也是一群技术人员天天加班,扛着压力做实验烧钱。谁能保证下个20年不会出新的“卡脖子”?大家都清楚,市场不是你有成绩就能一直领先。

到了全球市场,瑞立科密能不能持续突围?这是真问题。国内市场你靠政策、靠合作关系稳住一阵,放眼世界,外资巨头难道眼睁睁看你把蛋糕抢了?专利多是一回事,专利能不能转化成生产力,能不能全球通用,是另一回事。国内是你的主场,国外也许就是“恶战场”。

所以我一直在琢磨,技术是根,市场是果,政策是肥料,三者都不可缺。瑞立科密做到了专利数量,做到了核心技术突破,政策给了利好,市场给了认可,但企业得有心气——不能停在现在这点成绩上“睡大觉”。

你看中国汽车产业这路走来,不光是瑞立科密,各行业“追赶者”都想变“引领者”,但很多时候就是“差一点”,不是没有技术、不是没有市场,是没有持续钻研的劲头。企业只要一觉得“够了”,就容易给外资反杀。瑞立科密这次上市主板,不只是为了融资,更是为了给自己和同行一个信心——中国企业能干成事。

国产技术替代,虽说现在喊得响,谁敢说没风险?全球化时代,技术变化一天一个样,去年你是“领先”,明年可能就落伍。企业要做的是不停地问自己:“我还差点啥?”“下一个卡脖子在哪?”“怎么才能让别人都用我的东西?”这些问题,谁能回答出来,谁就能一直领先。

现在看起来,瑞立科密就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新标杆”。但标杆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超越的。未来两年,跟风吹企业的人多了,扎扎实实钻技术的人少了。所以国产替代,不能光靠一家公司出头,要一群人一群企业一起拉。技术为王,市场为后盾,政策为保障,三方合力,才能让所有国产品牌不再是“跟随者”。

深市主板上市只是个开始。真正的篇章,其实还没写完,瑞立科密能不能走得更远,能不能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里写下“中国制造”的真正故事,就看能不能把创新、研发、合作做到底,别被一时的成绩冲昏头脑。国产化的路,要走得更长、更远,不是靠一时的热闹,而是靠日复一日的积累和突破。

最后大家都心里清楚,这年头中国制造业的大发展,不能只是靠国家给“奶”,要靠企业自己把“骨头”啃得更彻底。瑞立科密是一家企业的答案,也是一群人的答案。中国制造能不能在世界舞台上扬眉吐气,靠的不是口号,而是真正能拿得出手的技术和产品。

瑞立科密上市,技术突破,政策助力国产替代-有驾

所以,未来的路还很长,瑞立科密这样的公司给了大家一个参考,一个方向。国产替代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我们能不能摆脱“追赶者”的命运,让世界用上中国造,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琢磨的事儿。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