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光84亿连量产车影子都没有,反而5000万买零食,真不是段子,而是实实在在的拜腾车厂现实写照,看到央视点名批评的时候,我都忍不住惊叹:这怕不是新能源界最离谱的一出闹剧!
曾经的拜腾,可是被叫作“中国特斯拉”的存在。那会儿风头有多劲?和蔚来、小鹏并称“造车三杰”,北美、德国、中国三地开厂,融资金额高达84亿,背后投资方个个手眼通天,腾讯、宁德时代、富士康都来了。一台M-Byte概念车在CES一亮相,瞬间圈粉全球,谁能想到最后连量产线都没开出来?
看似高大上的操作背后,全是泡沫堆起来的幻觉。真正让人唏嘘的是,这家公司最大的问题,不是没钱、不是没技术,而是——内耗太猛了。
创始人毕福康和戴雷,一个想走美国技术路线,一个要中国主导,两个人天天争,会议像开辩论赛,员工看着都懵了。这就好比一个剧组拍戏,导演天天和制片对着干,戏还没开机就先散了。结果当然是,团队核心崩了,管理层走了个精光。
最讽刺的是,管理层在北美花700万美元买零食,平均下来每人一天两百多块吃零嘴,真是吃出了人生巅峰。对比南京工厂工人吃泡面、出差自掏腰包,整个拜腾就像一个严重畸形的“富二代”。
一个正常的车厂,最重要的是啥?整车控制器。但拜腾居然把这个核心部件外包给博世开发,还砸了9800万进去,比行业标准贵出一大截。可惜砸钱也没换来品质,50台样车试驾时熄火不断,客户吓得转头就走。
我觉得这已经不是“败家”了,是用钱砸出一个黑洞来。就像当年周立波在舞台上狂砸道具,最后观众不买账,还被嘲是“土豪式创作”。
更让人看不下去的是,高层奢侈生活继续,工厂却拖欠电费停摆,供应商排队讨债,最后宁德时代直接断货、博世撤走、佛吉亚拆走生产线。这就像演艺圈那些花天酒地的偶像,一边坐私人飞机出巡演,一边欠工作人员工资,口碑彻底崩盘。
当初央视点名拜腾“烧光84亿造不出量产车”,我第一反应是——终于有人说话了!但再往深里看,拜腾并不是个例,它只是新能源泡沫的缩影。市场太热,资本太急,谁都想在这片蓝海里捞一票大的,结果是真本事没几分,全是花架子。
富士康最后也进来了,技术、资金全给了,结果合作半年就拜拜,拜腾还是扶不起来。这就好像有导演请来周迅、陈道明、章子怡拍戏,结果导演三天两头不在,剧本连主线都没写清楚,演员再好也救不了烂片。
最后拜腾母公司被法院列入失信名单,M-Byte永远停在PPT里,工厂被政府收回,一切回到原点。我想起章小蕙当年挥霍豪门家产,最后被法院追债,她曾说:“我是被宠坏的孩子,不懂规则。”这句话放在拜腾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说,造车不是拍综艺,更不是拍偶像剧,不能靠人设撑场,得靠硬技术、硬制度、硬执行。就像张艺谋拍片再有名,该拍戏就得认真拍,靠吹不出经典。
大家都在卷技术,拜腾卷的却是办公室零食。这么一家被寄予厚望的企业,最后连个正经交付都没有,实在让人惋惜。
不是有钱就能造车,不是有明星站台就能成事,走到今天这个结局,拜腾只能说——活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