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万万没想到!吉利卫星布局曝光,并非盲目跟风,真正商业闭环揭秘

嘿,你可能错过了个大新闻!前阵子,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一飞冲天,把十颗卫星稳稳送入轨道。这事儿,很多人可能都没太在意,以为又是国家队的常规操作。

但你猜怎么着?这次太空任务的主角,不是什么航天巨头,居然是一家汽车公司——吉利。没错,就是那个你熟悉的吉利!

马斯克万万没想到!吉利卫星布局曝光,并非盲目跟风,真正商业闭环揭秘-有驾

车企都开始搞卫星了,这操作是不是有点魔幻?大家的第一反应八成都是:这是在学马斯克玩SpaceX那一套吗?毕竟,那位“钢铁侠”可是把这路子走了个遍。

但如果你真去扒拉扒拉吉利这盘大棋,你会发现,这事儿远没你想的那么简单,压根儿不是什么盲目跟风。这背后啊,藏着吉利一场“蓄谋已久”的商业自救,一套逻辑严密的商业闭环,远比想象的精彩多了!

造车怎能不造星?

很多人会觉得,造车和发卫星,这俩事儿八竿子打不着边。可对今天的吉利来说,它们几乎就是一码事!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智能汽车时代,一张稳定可靠的网络,对车来说,那就是实打实的“命根子”啊!你想想,自动驾驶系统、车里那些花哨的辅助功能,还有你的娱乐系统,哪个不需要随时在线、高精度定位?

只要信号稍微一断,哪怕就那么一小会儿,那后果可能就是灾难性的。传统的移动网络总有盲区,这对越来越智能的汽车来说,简直就是个巨大的安全隐患。

所以,吉利搞星座项目,它要解决的第一个“痛点”,真不是什么仰望星空的大梦想,而是自己业务中最最迫切的现实问题。

马斯克万万没想到!吉利卫星布局曝光,并非盲目跟风,真正商业闭环揭秘-有驾

他们的首要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了给自己旗下的那些车,比如吉利、极氪、吉利银河,提供一张覆盖更广、永不断网的太空互联网,以及厘米级的精准定位。

这一下,商业项目最头疼的“找用户”问题,简直是迎刃而解!吉利手握着一个庞大又清晰的初始用户群——那就是他们自家品牌的车主们。

这不仅给项目启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还能积累海量数据,更能反过来促进汽车销售。毕竟,一辆能承诺你“永不失联”的汽车,吸引力可不是盖的!

把卫星当汽车造

当然了,有需求不代表就能把事儿办成。航天产业那可是出了名的“烧钱黑洞”,一直以来都是高成本、低效率的代名词。

过去,一颗卫星从设计到出厂,周期动不动就是一年多,很多甚至是工程师们“手搓”出来的定制品,那成本,简直高得吓人。

如果吉利也按照这种老套路来玩,就算把全部家当都投进去,也肯定玩不转。但吉利干了一件让整个航天圈都感到意外的事:他们在浙江台州,建了一座深度融合了汽车制造和航天制造的卫星工厂!

简单来说,他们把造汽车的那套流水线模式,直接搬到了卫星生产线上。这可以说是中国制造业给高科技产业的一次“反向赋能”,绝对让人拍案叫绝。

我们传统制造业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和规模化生产经验,在这里简直派上了大用场。结果呢?这座工厂年产能高达500颗卫星!

单颗卫星最快28天就能出厂,而且成本比传统方式足足降低了45%!当别人还在把卫星当成精雕细琢的艺术品时,吉利已经开始像生产汽车一样,批量化、标准化地造卫星了。

这一下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商业航天的成本难题,让整个商业闭环有了正向运转的可能。你说牛不牛?

不求星辰大海,先求自家好

有了需求,解决了成本,接下来就是怎么走的问题了。这里,吉利和马斯克的思路又出现了明显的分叉。马斯克的星链(Starlink)从一开始就野心勃勃。

马斯克万万没想到!吉利卫星布局曝光,并非盲目跟风,真正商业闭环揭秘-有驾

他瞄准的是全球卫星互联网市场,一上来就是数千颗卫星的大手笔。到目前为止,SpaceX已经部署了超过6000颗卫星,服务着全球700万用户。

这种模式气魄大是很大,但风险和投入也同样巨大。吉利选择了一条更稳妥的路,它不盲目追求大而全,而是在一个点上先做深做透。

他们的规划非常清晰,分三步走。第一步,到今年年底前,先完成72颗卫星的组网,主要任务就是服务好自己的汽车业务,提供基础的通信和定位能力。

先把这个核心的商业逻辑跑通,验证可行性。第二步,再新增264颗卫星,把服务扩展到支持手机直连通信。第三步,才是构建超过5000颗卫星的庞大星座。

到时候,它就能去实现全球高速宽带接入了。这种稳扎稳打的策略,有点像我们常说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先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把模式跑通,再逐步扩大版图。这种务实的商业思维,在“烧钱如流水”的航天领域,显得尤为可贵。

国家队搭台,咱来唱戏

吉利的成功,当然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但也和中国航天技术的整体进步密不可分。这次发射任务,就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承担。

这长征六号一次最多能把20颗卫星送上天,火箭的年产量也初步达到了20枚,未来还要实现可复用技术,进一步降低发射成本。

这就形成了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局面:国家队负责顶层设计和基础布局,提供火箭、频谱、轨道这些宝贵的公共资源。

而像吉利这样的民营企业,则凭借对商业场景的敏感和快速迭代的能力,去负责开辟市场,把技术真正落地。

这种“国家力量+企业应用”的深度融合,正在产生1+1>2的奇效。私营企业找到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国家队的基础设施也能发挥出最大的商业价值。

大家共同把服务规模迅速做大,这不仅能满足国家安全需求,还能实现商业盈利,形成一个利国利民的共赢格局。水到渠成的是,当吉利在国内把这套服务模式跑成熟后。

向外输出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目前,他们已经在和沙特、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的运营商寻求合作。未来,通过输出网络能力,实现多元化盈利也并非不可能。

马斯克万万没想到!吉利卫星布局曝光,并非盲目跟风,真正商业闭环揭秘-有驾

笔者以为

所以啊,回过头再看最初的那个问题:吉利是在跟风马斯克吗?答案已经很清楚了。他们走的根本就是两条路。

马斯克是用他领先的技术去创造一个全新的市场,而吉利呢?人家是用自己成熟的制造业能力,去解决一个摆在眼前的、迫切的需求。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可持续的商业生态。吉利的卫星布局,成功的概率真的很大。它不仅为吉利自己的未来铺平了道路,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商业航天。

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更接地气的解题思路。这告诉我们,通往星辰大海的路,不只有一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