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最近是不是看车看花眼了?纯电的、插电混动的、增程的……网上说法五花八门,搞得人头都大了。我跟你讲,根本不用纠结,它们仨压根就不是一回事儿,适合的人群和场景完全不同!
首先甩一句大实话:能买纯电,不买增程,插混。
网上是不是总能看到有人后悔买了增程或插混,嚷嚷着“小电池大油箱,续航拉胯,不如一步到位上纯电”?这种人真不少!为啥?就是当初没想明白,总觉得有个发动机“保底”,心里踏实,没里程焦虑。结果呢?很多时候是“焦虑过度”反而更焦虑了!
纯电车是干嘛的?就是城里代步的“买菜车”,主打一个省钱省心。它适合绝大多数每天通勤距离固定、有方便家充条件的家庭。你想想,一公里才几分钱,加速还快,保养也简单,对于主要活动半径在市区的人来说,它就是最优解。
尤其是今年,你发现没,关注纯电的人越来越多了。除了小米SU7那种现象级发布带了一波节奏,根本原因还是:电池越来越便宜,续航越来越扎实,电耗越来越低,充电桩也遍地都是了。
再加上新的电池国标(GB 38031-2025)马上就要来了,意味着以后电池会更安全,基本跟“自燃”说拜拜。所以,现在买纯电,时机确实成熟了。
10万块预算怎么选?海豚、海鸥、MG4,闭着眼选,基本都能买到40度电池、标称400公里(CLTC)的版本。咱实在点,打个8折,实际跑个320公里左右(WLTC标准)没问题,实实在在能跑300公里以上,价格才六七万,还要啥自行车?
预算到10万出头,选择更多了,比亚迪元UP、埃安AION Y Plus、大众ID.3,这些车基本都能做到500公里左右的标称续航,电池50多度。现在这些车的电耗普遍能做到百公里11-13度电,开个空调听听歌,完全够用。所以,普通家庭图省钱、图省事,买纯电,没毛病!
那什么人该看混动(插混/增程)?
记住,你的用车场景很复杂!比如你经常一半城里、一半高速,或者时不时要跑个小长途。这时候,混动的价值就体现了。
混动分两种:插混和增程。
先说插混,这里面门道多:
单档位(代表:比亚迪DM-i):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城里开特别省油,适合绝大多数考虑插混的家用车主。
两档位(代表:长城Hi4):主打的就是一个能越野,电四驱,通过性好,适合喜欢出去玩、走烂路的朋友。三档位(代表:吉利雷神混动等):高速后段加速有劲,动力储备足,适合经常跑高速,对动力要求高的人。
所以,如果你主要在城里开,就盯着比亚迪这种单档位的;想轻度越野,看长城Hi4;高速跑得多,追求点性能,再看三档位的车型。
再说增程。买增程,就一句话:要买就买大电池的!
你但凡预算上了20多万,今年起码得选个53度电以上的。但说句实在话,明年这个标准就落后了!你看像智己LS6,二十二万多就给了66度电池,还支持4C快充。有些销售会忽悠你:“增程车要那么快充电干嘛?反正有增程器。”你信他个鬼!我们买新能源,不就是图个技术先进、体验好吗?
我敢说,明年25万以上的增程车,电池肯定比53度大,充电最快得到3C、4C,奔着5C、6C去。所以,你现在买个电池小、充电慢的增程,过两年指定后悔。
很多人买问界M7、理想L8这种高端增程车,是因为他们一辆车要当几辆车用,既要上下班通勤,又担心逢年过节跑长途。但这里我得多说一句,尤其是打算买高端增程车的朋友,你得慎重!
我不是说不能买,而是劝你别把话说太满,什么“这车我要开八年十年”。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我建议你的持有周期规划在3到5年。为啥?因为电池技术迭代太快了!第一批买理想ONE的车主,现在哪个不想换?再过几年,纯电车的体验会全面超越现在的增程。所以,兜里得留点钱,为下一台更牛逼的纯电车做准备!
最后,给大家三点忠告:
1. 对普通家庭来说,能买便宜别买贵。花十万左右买个纯电车,享受电车带来的低成本和高体验,是最实在的选择。
2. 如果你是“消费降级”但底子还行(比如早年赶上风口赚了钱,现在收入没那么高了),我反而劝你买贵的。打底30万的国产高端新能源,像问界M9、理想L9,里面的冰箱彩电大沙发、高阶智能驾驶,体验绝对比你同价位的BBA强太多,能让你舒心好几年。
3. 别担心明年车会涨价而提前买车。明年虽然有购置税政策调整,但车企竞争更激烈,技术成本也在降。今年的800V、激光雷达、6C超充,明年可能就下放到20万以下了。
车,永远是明年更香、更划算。你该买就买,但别因为“怕涨价”这个伪命题而冲动消费。
总结一下:油车死不了,但有条件就选纯电;插混/增程是好东西,但一定要对应你的复杂需求;买车别想着一劳永逸,技术发展快着呢,理性消费,对号入座才是王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