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五连冠稳坐全球第一比亚迪极速追赶

去年年底的机场候机厅,暖气开得足够,但我还是被手机新闻冻了一下。

屏幕上那行字——比亚迪全年卖出302.44万辆——就像有人在耳边突然喊了声“你家隔壁小孩进奥运决赛了”。

明明前一天它还在自家院子里练习投篮,这一下成了能让丰田皱眉的数据。

而丰田这位全球销量冠军,可是五年如一日地稳坐头把交椅,从953万一路涨到1031万,老城墙似的纹丝不动。

我的脑子第一时间跳过所有行业分析,直接闪回几年前大家对国产车的刻板印象:便宜、将就、不敢和国际巨头硬碰。

现在倒好,比亚迪从186.85万飙到427.21万,用十几年跑完别人半个世纪才敢想的路。

丰田五连冠稳坐全球第一比亚迪极速追赶-有驾

如果没有那些出口关税和政策门槛,说不定我们早就在讨论它怎么守住全球第一,而不是怎么冲击。

说起真正让我感受到这个速度,不是在看财报的时候,而是今年三月的一场暴雨夜。

我开着仰望U8L从杭州赶往合肥,高速上水雾打满挡风玻璃,看不到前方任何灯光。

当时我手心都是汗,还没来得及骂一句天公不作美,中控屏上的远近红外夜视系统已经替我接管视觉——车道线、坑洼甚至一只冒雨横穿的小猫,全都清清楚楚。

这种安全感,很像深夜有人帮你撑伞,你只负责走路。

丰田五连冠稳坐全球第一比亚迪极速追赶-有驾

半年下来,我发现这辆车对安全简直有洁癖,全铝大车架用的是100%铝材,在关键部位还塞了7系航空铝,那可是造飞机用的料。

有一次南方积水严重,它应急浮水功能悄无声息待命,看其他司机左右为难,它却稳稳划过去,那画面滑稽又解气:别人怕湿鞋,你站河里聊天。

另外还有智能隐私玻璃,一键调暗透明度,让整个空间瞬间变成密室。

我常常在停车场等会议电话,不怕旁人偷瞄或听见细节,这种设计懂商务人的心思。

不过,比亚迪能冲进全球前五,并不是单靠技术堆料这么简单,它踩准的是新能源换赛道的大窗口。

丰田五连冠稳坐全球第一比亚迪极速追赶-有驾

在燃油机时代,日本、德国这些老牌玩家靠优化细节维持优势;到了电驱成熟期,他们反应明显慢了一拍。

而国内消费者心理也变了,以前买丰田图稳定,现在买比亚迪更像参与未来。

这股情绪推力夹杂着民族品牌认同,在国外各种设卡加税的时候更容易被点燃,就算只是朋友圈晒个提车照,也带点“这是我们的”意味。

国外一些市场对中国新能源出口设关卡,好像生怕自己的汽车工业饭碗被抢。

这剧情以前演过,当年日本汽车进入美国也是各种抵触。

但产业规律很现实,新技术总会找缝隙钻进去。

丰田五连冠稳坐全球第一比亚迪极速追赶-有驾

当性价比和性能同时在线,再厚的壁垒都会松。

所以我一直觉得,比亚迪和丰田正面撞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可能是一场相当戏剧化的大事件:一个来自深圳的小巨人,把几十年来牢固如铁的大旗摘下来,然后插上属于自己的标志。

作为普通驾驶者,我们未必天天盯排行榜,但竞争带来的产品升级是真实可感,比如更多兼顾安全、舒适与科技细节的新车型出现,让高速暴雨只是旅途里的插曲而非噩梦。

我甚至幻想过某一天坐在自家的新能源SUV里,在北欧雪地公路开启自动驾驶,同时后台播放跨国销量大战直播,那份新鲜劲儿,是格局变化才能带来的生活质感提升。

当然,也要防范企业因为快速崛起而失去耐心。

一旦为了扩张牺牲质量或者忽视售后,很快就会掉粉。

丰田五连冠稳坐全球第一比亚迪极速追赶-有驾

历史例子不少,当年的诺基亚就是活教材。

从用户角度看,我们最好保持挑剔,因为只有要求苛刻,他们才不会懈怠。

毕竟网友有时候就像放大镜,总爱盯别人的芝麻,却忘记自家西瓜摔碎在地没人捡,所以逼他们芝麻西瓜一起照顾才安心。

这一切串起来,更像是一部连载中的长篇,有高潮、有悬念、有风险,没有固定结局。

我希望它拖久一点,因为只要他们一直争,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就可以继续占便宜,用越来越好的车跑更远,看榜单刷新时笑一句:“哎呀,又破纪录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