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联手丰田搞氢燃料电池,追求小型高功率,基础设施成难题

话说,宝马要联合丰田一起干氢燃料电池汽车这事,多少让我有点感慨。你说宝马是啥身份?顶级豪华车品牌、技术宅男、燃油味十足的德系代表,过去这些年基本上混着油车圈、插电圈,偶尔也在纯电车里露露脸。突然间,这么个身份不简单的大牌,也下场玩起了“氢能源汽车”,而且还不是孤军奋战,拉着丰田这大学霸一起搞合作。这让我想问一句:为啥偏偏是现在?他们图个啥?

先说宝马,其实这事儿也不是头回了。要说谁最早举起氢能源大旗,宝马绝对跑不了。当年那个Hydrogen 7,号称“只排水、不排油”的氢内燃机,给全球观众开了次眼界。记忆犹新的是,当时不少人都以为“汽车未来的终极形态”大概率就是棋牌氢内燃机了,环保不说,加满氢,直接上路。但是事实怎么样?——没两年,这事就偃旗息鼓了,宝马把热情都藏进自己冰箱,隔壁的现代、丰田、本田倒先一步搞起了氢燃料电池量产。一直到今天,氢能源车还是就这么几家搞,那问题来了:这东西为啥冷了?

咱们仔细想想,氢内燃机为啥没活起来?很多人觉得,奔驰、宝马搞氢内燃机,不过是“油改氢”,发动机结构啥的可以沿用,成本甚至可以更低。但是你细琢磨,氢气这种鬼东西,分子在微小缝隙里窜着玩,但凡密封不到位,效率就立马掉下来。而且,有人知道氢的“金属吸附性”么?氢能往金属里钻,到时候有点什么裂缝、渗漏,一旦遇上膨胀,那就成热水壶了——别说是安全,维修工都得被吓着。更甭说存储层面,氢气要不是高压就是极低温(-253℃),你把这冰箱冻到地球极点,还跑个蛋的“载人车”?航天器装得下,地球车大概率装不下。

内燃机热效率受限、储氢量跟不上、结构复杂、体积巨大、安全性成问题——一摞毛病一砸,就是把钱扔水里。所以也别怪宝马当年停下来,现在重启再也不提“氢内燃机”,全都奔着燃料电池去了。氢燃料电池这事,说白了,就是直接让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堆里抱抱,产能产水,发的电推动车轮,不用引擎烧,也没尾气黑烟,跟纯电车类似但不用愁充电慢。

可是你要说宝马上这船就稳赢了么?真不是。首先,这技术已经被现代、丰田、本田卷了好多年,宝马收拾收拾,跟丰田合作,其实就是认个现实:咱家底再厚,也比不过别人这“现成经验”。你看宝马不是直接照搬丰田那一套,而是立志大刀阔斧,要把燃料电池体积缩小25%,还得力促功率密度提升,小体积高输出。这两点其实很重要。现在主流FCEV,动力电池、储氢罐一摞,还不如油车省地儿。宝马这思路,怎么看都是奔着“实用化”去的。

那问题又来了:这氢燃料电池到底图啥?为什么老说氢能是“终极能源”?回头打个比方,电动车最大问题就是“里程焦虑”和“充电慢”,燃料电池车加氢其实跟加油一样快——三五分钟你就满格跑几百公里,的确很吸引人。而电池制造涉及稀有金属,氢的原材料理论上取之不竭,氢气用完排水就完事儿,这逻辑确实高大上。

宝马联手丰田搞氢燃料电池,追求小型高功率,基础设施成难题-有驾
宝马联手丰田搞氢燃料电池,追求小型高功率,基础设施成难题-有驾

可为啥氢能车现在还这么边缘?人讲究个经济循环,氢气绝大部分其实不是“绿氢”,而是工业副产品,用煤化工、石油精炼的时候顺手搞点出来。要真靠“绿电制氢”,成本高的离谱,一公斤氢能快赶上一斤金条了。再加上基础设施也薄弱,“加氢站”全国加起来,比城区加油站一个路口都稀少。你买了氢能车,回头发现根本没地儿补给,这日子过不下去。

但你站在宝马视角琢磨,问题没那么悲观。各大品牌现在卷电动卷燃油卷混动,都是存量市场抢用户,氢能倒成了个蓝海。宝马联合丰田,恰好能共享研发摊子,丰田“内核”好、宝马“调校”强,双方各取所需。等宝马这块招牌一亮,产业链、加氢站投资人就敢下场,带着政策一起走,供需就真能动起来。说不定过五六年,FCEV再不是车展“概念大王”,而是货真价实的新能源第三极。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量变到质变”——先有头部车厂推动,终有上游资源和基础设施跟得上。就像电动车早些年,也存在各种焦虑,但一年年这么搞下来,补贴、投资、供给、用户一起拉,才有现在纯电遍地的局面。氢能打造规模经济也一样,只有形成“大家一块发力”氛围,才能让加氢成本降下来,基础设施铺开去,最后让用户觉得选择FCEV不是“孤勇者”,而是真实方案。

宝马联手丰田搞氢燃料电池,追求小型高功率,基础设施成难题-有驾
宝马联手丰田搞氢燃料电池,追求小型高功率,基础设施成难题-有驾
宝马联手丰田搞氢燃料电池,追求小型高功率,基础设施成难题-有驾
宝马联手丰田搞氢燃料电池,追求小型高功率,基础设施成难题-有驾

反过来,宝马大手笔入场,说白了也是给整个市场打气:是兄弟就跟上!估计现代、丰田、本田自然也不敢掉队,大家一起卷起来,核心技术再升级,用户的接受度就会上一个台阶。氢气的生产、运输、储存,也会随消费需求的拉动,被资本和政策正儿八经推动。

也有人说燃料电池和纯电动车是“竞争关系”。在我看来,氢燃料电池和纯电就是一场大分流,各有各强项,谁也吃不下全部市场。比如物流车、长途车或者高端轿跑,那种需要极快补能和大功率的场景,氢燃料电池就比锂电强得多。家庭代步、通勤这些,锂电池还是能干。新能源“三国杀”,本质上不就是谁能力场再广一点么?

作为用户,咱们不用站队,最后拼的是选择权。谁把新能源做到好看又实用、谁能让充能补氢都方便、谁让成本真降下来,最后就能收获市场青睐。历史一再证明,产业变迁需要领头羊拉出来站台。宝马这次带着丰田联盟,算是“老大哥”,大家就等着看他怎么把“蓝海变红海”吧。

宝马联手丰田搞氢燃料电池,追求小型高功率,基础设施成难题-有驾
宝马联手丰田搞氢燃料电池,追求小型高功率,基础设施成难题-有驾
宝马联手丰田搞氢燃料电池,追求小型高功率,基础设施成难题-有驾
宝马联手丰田搞氢燃料电池,追求小型高功率,基础设施成难题-有驾

如果说20年前氢能是个童话、10年前是车展噱头,那如今宝马重启计划,就是要把这个故事变成现实。到时候氢燃料电池让更多人理解,谁说不是耍成了一件新鲜又实用的大事儿?所以,咱就一边看一边吵,哪天外面满街氢能车,把油烟味儿淡下去,或许也能美得让人心里一亮。

宝马联手丰田搞氢燃料电池,追求小型高功率,基础设施成难题-有驾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