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什么百人会预测,说明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要干到55%,销量直冲1650万辆。听着挺吓人,感觉明天出门不开个带电的车,你都不好意思跟邻居打招呼。但评论区画风就不对了,全是纠结怪,“补贴这玩意儿水太深把握不住”、“插混增程纯电,到底哪个才是版本答案”、“那堆智能屏幕,感觉是想从我兜里骗钱”。特别是那个购置税全免,只剩最后85天,搞得跟双十一零点抢购一样,充满了行为艺术的气息。
今天咱们就把这事儿聊透。车企们这场大型魔幻现实主义表演,到底该怎么看。
先说补贴,这玩意儿现在不是发钱,是发“最后的晚餐”。国补、地补、厂补、免税,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看起来很美,最高能省7万。但这事的本质是什么?是清库存,是最后的狂欢。你以为你薅到了羊毛,其实你只是在赌场关门前,捡了点地上的筹码。车企不傻,他们早就把这7万的预期,加到别的地方去了。就像健身房办卡,你以为你赚了,其实教练只想卖你课。
报废个破车换新能补2万,多孩家庭买MPV能补1.5万,农村户口还能再来1万。看起来是精准滴灌,实际上是车企们对天大喊:大哥大嫂过年好,手里还有点余粮吗?快来买车吧,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这场面,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了,这是标准的掀桌子式打法。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这帮哥们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中间状态不存在。
所以别去研究那些复杂的表格了,没意义。你就记住一点,车企给你钱,不是因为爱你,是因为他快活不下去了,想拉你一起下水。他把这个行为包装得花里胡哨,又是多孩又是农村,本质就是急了,心态爆了,不装了,摊牌了。
然后我们聊聊新能源车现在最流行的三大骗局,或者说,三大“行为艺术”。
第一个,续航虚标。这简直是典中典。车企宣传的续航,那是在一个绝对真空、没有风阻、司机体重45公斤、全程不开空调音响、路面平得像镜子一样的实验室里跑出来的。讲真,那种路况,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你让他来开也开不出那个数。哈尔滨车主实测,500公里续航,冬天暖风一开,直接给你干到350,打七折都是给你面子。这还不是最骚的,最骚的是“综合续航”,把油和电能跑的理论值加一起,告诉你这车能跑一千多公里。你信了你就输了,这跟方便面包装上的“图片仅供参考”是一个意思,甚至更离谱,方便面好歹真的有牛肉。
第二个,智能配置“伪实用”。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真的看不懂现在的车。中控屏越来越大,副驾屏、后排屏,恨不得给你整出个五屏联动。你是在开车,还是在网吧开黑?加价8000块,一年用不了五次,车机还卡得一比。最危险的是什么?是取消实体按键。高速上想调个空调,得在屏幕里翻三级菜单,这跟闭着眼睛开车有什么区别?我总觉得,设计这玩意儿的工程师,他们自己肯定不开车,他们可能都是坐地铁的。这种所谓的智能,本质上就是一种技术上的炫耀,一种不计后果的“整活儿”。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事实就是这么个事实。
第三个,电池衰减。这是最阴险的。很多人觉得电动车不用保养,省心。坏了菜了,这才是最大的坑。电池就是个消耗品,是个压缩毛巾,用一次少一点。过了质保期,电池衰得跟老头乐似的,4S店一句话“保养记录不全”,直接给你拒保。换块电池多少钱?12万。你三年省下来的油费和保养费,够换个电池的零头吗?车企卖车的时候,把电池质保吹得天花乱坠,但那份合同里的小字,比道诡异仙里的剧情还绕。等你真出问题了,你就知道什么叫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那现在这堆车里,到底有没有能打的?咱也别光骂,是是是,还是有几个开窍了的。我挑了三个不同路线的“卷王”,帮你看看。
先说小鹏G9。这车就是典型的技术宅男,闷头搞智驾。图灵AI智驾这名字听着就中二,但用起来是真香。高速上自动变道超车,比我还稳。我这种老司机,有时候都得犹豫一下,它直接就过去了,冷酷无情。遇到加塞的,它比你反应还快。续航也算扎实,没那么虚。语音操控也流畅,后排喊一声就行。这车适合什么人?就是那种对新技术有信仰,愿意为之买单的科技爱好者。它不是完美的,但它努力的方向是对的。但能过,就是能过。
再说吉利银河L8。这车就一个字,悟了。它彻底放弃了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把所有技能点都加在了“家用”这两个字上。车机用8155芯片,不卡,这就赢了一半。最绝的是那个露营模式,一键开启外放电,电火锅、投影仪都能带。这就是场景化,这才是真正的智能。他没跟你聊什么算力,没跟你吹什么大模型,他就告诉你,周末带娃出去玩,我能让你吃上火锅。这简直就是降维打击。插混,没续航焦虑,亏电油耗也低。这种车,就是给普通家庭准备的,扎实,好用,不整那些虚的。
最后是问界M5。这车就比较玄学了。它卖的不是车,是华为。华为ADS 3.0,确实牛逼。无图智驾,在小区里能躲开乱跑的小孩,这已经有点超出交通工具的范畴了,接近于一个会移动的保镖。但是,买它的人,真的是冲着这些技术去的吗?不完全是。就像买奔驰的人,不是为了那台发动机,是为了那个三叉星辉。买问界的人,很多是冲着华为这个品牌去的。这是一种信仰,一种“遥遥领先”的集体认同感。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车的本身好不好,反而成了次要的。它的核心价值是那个标,是那个让你觉得“我很懂,我选对了”的心理满足感。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什么?
很简单,别信宣传,信自己。市区有充电桩,就搞个纯电,比如小鹏G9这种,用车成本低,智能化也够顶。周末老想往外跑,又没固定车位,那就上插混,吉利银河L8这种,能加油能充电,还能当个移动充电宝,实用拉满。要是你天天跑长途,或者在北方过冬,那就老老实实选增程,问界M5这种,压根就没有补能焦虑,智驾还给你安全感拉满。
至于那些智能配置,记住,能跨场景解决你真实问题的才是真AI,只会陪你聊天的那是人工智障。车机芯片至少8155起步,不然就是电子垃圾。还有电池,别信什么终身免维护,每一万公里老老实实去做个检测,花几百块,省几万块。
补贴这事儿,就是个临期促销。能赶上就赶上,赶不上也别觉得亏了一个亿。因为真正的成本,都在你买完车之后才刚刚开始。所以,最好的手段是什么?是想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而不是车企想让你觉得你需要什么。就问你怕不怕?他们最怕的,就是你活明白了。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