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聊起车来,话题总离不开比亚迪卖了多少,或者理想、蔚来又发布了什么新技术。
这些新能源明星确实抢眼,但咱们今天换个视角,聊一聊一位咱们非常熟悉的“老朋友”——长安汽车。
很多人印象里,长安还是那个造着CS75、逸动这些国民家轿的传统车企,但如果你还这么想,那可就有点跟不上趟了。
最近长安汽车公布了8月份的销量数据,表面上看是一串喜人的数字,但你要是往深里扒一扒,就会发现这背后藏着一套布局精妙、逻辑清晰的全新打法。
长安这位昔日的“汽车老大哥”,正在用一种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悄悄地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这其中的门道,值得咱们普通消费者好好看一看。
咱们先看最直观的成绩单。
今年8月份,长安汽车总共卖出去了23.39万辆车,比去年同期一下子增长了25%。
在现在这个车市“内卷”到恨不得天天打价格战的环境里,能有这么强劲的增长,实属不易。
而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它的新能源板块,8月份卖了8.89万辆,同比去年暴涨了超过81%。
算上今年前8个月,长安卖出去的新能源车已经超过了62万辆,占到了总销量的三分之一还多。
这些数字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一件事:长安在电动化这条新赛道上,已经不再是试水,而是挂上了加速挡,开始全力冲刺了。
不过,要是只看这些数字,那还只是看个热闹。
真正精彩的,藏在一个很多人可能都没注意到的细节里。
在今年5月份之前,长安汽车每个月发销量报告,格式都挺传统的,就是把旗下的子公司一个个列出来,比如“重庆长安”、“河北长安”、“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等等。
这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大家庭的家长,在挨个点名报账,虽然家大业大,但总感觉有点四平八八稳,少了点新时代的锐气。
可就在5月份,情况突然变了。
长安发出来的销量报告换了个新模板,里面的分类变得异常简单明了,就两大块: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
这绝不仅仅是换了个表格那么简单,这几乎是在向整个市场大声宣告:“我未来的发展重心,就押在这两样上了!”这种变化,就像一个以前什么兵器都耍的武林高手,突然有一天告诉所有人,他以后只专心练两门绝技,一门叫“自主创新”,一门叫“新能源突破”。
这种战略上的高度聚焦,本身就透露出一种非凡的决心和自信。
那么,这套新打法具体是怎么执行的呢?
这就得看看长安汽车内部重新梳理的品牌“家谱”了。
在“自主品牌”这面大旗之下,长安精心布局了三个核心品牌:长安、深蓝和阿维塔。
这三个品牌可不是简单的多生孩子好打架,它们各自的定位和任务分工,清晰得就像一支配合默契的球队。
首先是根基最稳的“长安”品牌。
它自己又分成了几个小分队,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长安引力和长安启源。
这两个序列的关系,用一个通俗的比方就是“一个负责防守,一个负责进攻”。
长安引力,就是那个最稳固的后防线。
我们熟悉的那些销量常青树,比如长安CS系列、UNI系列,还有欧尚、逸动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车型,都属于引力序列。
它们的核心任务就是稳住长安汽车的基本盘,保证公司有稳定的销量和利润来源。
说白了,就是家里的顶梁柱,负责赚钱养家,为前方的创新和开拓提供最坚实的后勤保障。
而长安启源,就是那支冲在最前面的进攻尖兵。
它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来。
启源面向的是最广大的普通家庭用户,承载着长安品牌在电动化时代实现弯道超车的全部希望。
你可以说,引力代表着长安的现在,而启源则代表着长安的未来,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这支尖兵的战斗力也确实没让人失望,自5月份开始全面发力后,凭借明星车型的火爆上市,整个启源品牌的月销量迅速稳定在了3万辆左右。
在业内,月销3万辆被普遍看作是新能源品牌能否实现盈利的一道坎。
这意味着,刚刚崭露头角的长安启源,很可能已经跨过了这道门槛,开始为集团贡献利润了,这个发展速度确实惊人。
看完了“长安”这个主品牌,我们再来看看它的两个兄弟:深蓝汽车和阿维塔。
深蓝汽车的定位非常精准,它瞄准的是15万到30万元这个价格区间,主要吸引的是那些追求科技感、运动感的年轻消费者。
它不像启源那样要满足所有家庭的需求,而是要抓住那些对智能驾驶和个性化设计有更高要求的新生代用户。
从销量上看,深蓝汽车没有像启源那样一飞冲天,但它的步伐非常稳健,5月份以来的销量数据逐月攀升,同样在一步步接近月销3万辆的盈利线。
这种稳扎稳打的策略,展现出了极强的韧性和后劲。
最后是阿维塔,它承担的是品牌向上的战略使命。
如果说启源和深蓝是在打市场,那么阿维塔就是在打品牌的高度。
它联合了华为和宁德时代这两大国内顶尖的科技和电池企业,直接对标的是高端豪华智能电动车市场。
阿维塔不以追求海量销量为首要目标,它的存在,本身就是长安汽车技术实力和品牌形象的一张名片,是向外界证明,我们不仅能造好国民车,同样有能力打造世界级的高端智能产品。
连续多个月销量稳定过万,对于一个新生的高端品牌而言,这已经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绩,说明市场已经开始认可它的价值。
这么一梳理,长安汽车的整个战略布局就豁然开朗了。
从保障基本盘的长安引力,到主攻大众新能源市场的长安启源,再到面向年轻科技人群的深蓝,最后到冲击高端豪华市场的阿维塔,长安用一套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品牌组合拳,几乎完整覆盖了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的主流消费市场。
更重要的是,在每一个细分赛道上,它都派出了专门的、有竞争力的选手。
这一切力量的汇合点,就在今年5月。
从那个月开始,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传统的汽车制造厂,而是一个目标明确、执行力强的现代化科技企业,正在向着自主创新和全面电动化的未来全速前进。
这种深层次的战略变革,远比单纯的销量数字增长,更值得我们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感到骄傲和期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