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作为传统车企的代表,如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崭露头角,成为销量的领军者。而随着公司的壮大,招聘门槛也在逐渐提高,从过去本科生就能轻松入职,到如今需要拥有985、211以上的第一学历。
很多人戏称比亚迪为汽车行业的“霸道总裁逆袭”,形容了它从过去的不被重视到如今高攀不起的转变。然而,这个逆袭并非没有代价。公司过去招聘门槛不高,导致了员工的学历水平参差不齐,其中许多人的学历只是一般水平。
近两年,比亚迪为了提升公司整体素质,纷纷招聘清北及其他985、211高校的毕业生。这导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公司的中低层管理主要由低学历人员组成,而高学历的新员工则由这些低学历人员进行管理。这种层级的差异势必引发新员工的不满。
然而,学历并不等于能力,高低学历并不能绝对决定一个人的工作表现。尽管如此,由于招聘门槛的提高,不少员工感到压力重重。一段时间以来,有网友爆料称比亚迪正在统计员工学历名单,引发了外界对于裁员传闻的猜测。
最终比亚迪并没有选择裁员,而是采取了一项新的规定——强制绩效考核。这一规定看似给了员工保留的机会,但实际上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有员工爆料领导通知了强行背待改进指标,即使是优秀的员工,如果在年度绩效评估中被评为待改进或不胜任,也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一些员工已经透露,他们已经开始背绩效,这几乎等同于被迫自离。这也引发了一些网友的吐槽,认为“待优化”实际上就是委婉的裁员说法。虽然比亚迪目前并没有明确表示裁员,但这种强制绩效考核的举措显然是在优化公司的人员结构。
有人质疑这是否意味着比亚迪的员工将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毕竟,绩效考核的实施可能导致优中选优,而那些无法达到公司标准的员工可能会面临淘汰。然而,企业的角度来看,优化人员结构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拥有60多万员工的比亚迪。
虽然内部卷得沸沸扬扬,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仍然是值得肯定的。许多员工表示,在比亚迪还是能够学到不少东西,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作为老大哥的比亚迪拥有一些领先技术。
然而,对于一些员工来说,选择跳槽到新势力车企可能会带来更高的薪资待遇。这也表明,比亚迪的品牌影响力在职场中仍然非常有价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