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要是跟你说被公司裁员,结果一夜暴富,从此环游世界,你信吗?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就在最近,这魔幻的一幕结结实实地砸在了4000名奔驰员工的头上。最高一位,卷铺盖走人的时候,兜里揣走了413万人民币的遣散费。
你没听错,是那个一百多年来始终端坐在豪华车神坛上的梅赛德斯-奔驰。
这哪是裁员,简直是提前退休的人生彩票。这消息一出来,网上炸了锅,一帮打工人羡慕得眼泪都从嘴角流下来,纷纷喊话:“奔驰爸爸,还缺被裁的员工吗?我能干到你破产!”这话听着好笑,可背后却是一股凉飕飕的寒气。连浓眉大眼的奔驰,也扛不住了?
其实这事儿早就有风声。年初那会儿,奔驰的财报一出来,数字难看得像被卸了妆的网红。全球净利润暴跌快三成,公司高层对着报表估计都愁得睡不着觉,预测说明年还得接着往下跌。这可咋办?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于是,一个名为“自愿离职补偿”的计划悄然启动。
说白了就是“请君入瓮”。德国的劳动法硬得像块石头,公司不能随便开人。奔驰就想了个绝妙的主意:我不赶你走,但我给的钱足够多,多到让你自己都觉得不走都对不起这笔钱。
这个“大礼包”有多诱人?按级别和工龄算,干得越久、职位越高,拿的就越多。一个在奔驰奋斗了30年、55岁的管理层,走的时候能拿走超过50万欧元,换算过来就是那惊人的400多万。这笔钱,在北京买套房的首付都绰绰有余了。就连35岁的普通员工,只要你肯走,十几万欧元也轻松到手。为了让你别犹豫,公司还搞了个“加速奖金”,越早签字画押,拿的越多。
这招实在太狠了,简直是阳谋。假如你在奔驰干了半辈子,眼瞅着快退休了,现在公司直接把退休金加倍,外带一大笔奖金送到你面前,就一个要求:麻烦您挪挪窝。换你你走不走?恐怕连夜就得把辞职信打印出来,生怕去晚了名额就没了。
这就是奔驰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人员“优化”,说是优化,不如说是“割肉求生”。汽车界的遣散费天花板就这么诞生了。隔壁特斯拉裁员给个N+3,大众抠抠搜搜给到N+6,到了奔驰这儿,直接拉满到N+11。简直不给同行留活路。
然而,这泼天的富贵背后,是奔驰正在失守的江山。曾几何时,在中国,奔驰、宝马、奥迪(BBA)就是身份和地位的代名词。但现在,风向全变了。当我们自己的新能源车企在泥潭里摸爬滚打,终于造出了像小米SU7、比亚迪汉这些高大、年轻、充满能量的新物种时,消费者突然清醒了:原来汽车不只是一个移动的铁壳子,它更是一个智能的伙伴。
你再看看奔驰的电动车,那个“EQ”系列,市场表现简直是个笑话,月销量几百台的数据,都不好意思往外说。最后没办法,只能灰溜溜地宣布放弃“EQ”这个名字,好像换个马甲就能重获新生一样。可问题是名字吗?问题是当我们的车机系统已经进化到可以陪你聊天、帮你订餐时,奔驰的电动车还在用着上个世纪的逻辑。
销量数据是不会骗人的。今年第三季度,奔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暴跌了27%,是全球市场里摔得最惨的一个。而同一时期,比亚迪、上汽的年销量已经奔着300万辆去了,就连新势力里的小米汽车,前三季度也卖了26万多台。奔驰那点销量,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这就不难理解奔驰为什么要挥泪斩马谡了。整个汽车行业都在经历一场地壳运动般的巨变,电动化和智能化就像两只无形的大手,要把所有跟不上节奏的传统巨头,都狠狠地摁在地上摩擦。裁员,只是这场痛苦转型中最直接、最血腥的一环。通过外包、裁员、不填补空缺职位,奔驰的目标是到2027年,每年省下50亿欧元。
这50亿欧元,既是给过去燃油车时代的辉煌画上一个昂贵的句号,也是为未来渺茫的电动车战场,挤出来的最后一发子弹。他们用这笔钱,去和中国的Momenta合作研发自动驾驶,去推出预售价25万起的新电车,去和特斯拉、小米这些后浪们肉搏。
但这场仗,好打吗?难。传统车企的转型,就像让一头大象学会跳街舞,不仅动作笨拙,还可能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给扭伤了。对于那些拿着巨款离开的奔驰老员工来说,他们无疑是幸运的,用几十年的忠诚换来了一份体面的告别和下半生的无忧。但对奔驰这个品牌而言,未来的路,恐怕才刚刚开始。用金钱送走了功臣,但能用金钱买回一个确定的未来吗?这问题,只能交给市场来回答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