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零跑将推出D平台的第一款中大型SUV——D19。这是零跑第一次尝试高端路线,还是挺让人好奇的。毕竟,零跑这几年一直主打平民路线,价格亲民,配置扎实,卖点也多,像我用的2023款零跑C11就挺接地气。
说实话,零跑在平民市场竞争没多大悬念,毕竟低价高配车型不少,但大家对它品质的看法还挺两极化。我之前朋友去4S店试驾C11,他跟我说:这车配置杠杠的,但开起来感觉有点塑料感,调校也没那么细腻。这话不无道理——我也感觉大部分零跑车内饰和工艺,在同价位自主品牌里属于中上,但和合资、一线新能源品牌比,确实差点意思。这种品质感有时候会直接影响回头客和二手残值,尤其是中大型SUV这种消费更理性的细分市场。
再说这次D19,其实想象空间挺大。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零跑前阵子在技术研发上投入明显加大,可能要靠D平台打破之前那种用老技术堆配置的模式。供应链这块零跑其实挺头疼,半导体芯片和核心零部件价格一涨,成本压力直接压过利润空间。打个比方吧,研发就是盖楼,你手里拿着的材料和工人技术决定成品质量;零跑之前的材料还算过得去,但工人(供应商体系)确实不够稳定,加材料就得多花钱,想拿好工艺就得砍利润。D19能不能做到高端,很大程度看他们这次完整供应链的协同效率能否突破。
我猜(不确定),这次零跑可能会选用几家新供应商,尤其在智能化硬件和内饰材料上做升级。否则之前那种一味堆高配置,忽视整体质感的策略,恐怕在15万~20万区间面对理想、蔚来就太吃亏了。零跑作为性价比牌的开创者,走高端路线到底是不是把自己逼死了一条路?这种转身,没把握好,反而可能影响原有用户的认知。你们觉得呢?理想的用户也许有点守旧,真会跟着零跑换阵地?
顺带提一句,品牌代言人这事也挺值得一提。零跑选代言人,不像大厂那样随便找个明星,感觉要更有科技感或者平民化亲和力,希望别选那种和汽车八杆子打不着的人。这事关系到品牌形象塑造,我早前和朋友聊过,他说:你看,车买的是靠谱和身份感,代言人成了灵魂人物,零跑这回得好好琢磨。毕竟,代言人往往是用来弥补实力不足的外衣,或者是品牌升级的桥梁,选错了,形象反而塌台。
回到车型,D19定位的中大型SUV,我体感价格会在20万左右上下浮动(不确定,估算),对标的肯定是理想L7、蔚来ES6这一级别的,只不过零跑要用更低的门槛吸引敢尝鲜的用户。这条路看着简单,实际操作难度不小。供应链紧张,设计研发周期都压缩得紧巴巴——从研发流程看,零跑难得有这麽一个大平台新车型迅速落地,说明团队压力山大。
对了,零跑之前的车在渠道和用户心理上做得还算活。比如社区营销、线上活动挺多,用户粘性不差。但D19若是涨价过多,老用户会不会感觉被割裂?毕竟买它的初衷是性价比,突然换个价位和调性,有的人会直接弃坑。零跑的售后服务,哪怕区域差别大,一线城市的表现还算靠谱,三四线城市就不一定,这个对大车型尤为关键。毕竟车大件多,出点毛病上维修厂就不是简单事。
我有点嫌麻烦的是,这次新品发布会,内容铺排不明朗,先讲车的基本信息,再发布代言人,中间会不会插流量明星环节?这让我觉得有点硬凑热度的味道。毕竟,消费者真正关心的还是车值不值这个价,不是明星宣传。可惜,现在谁还不玩套路呢。
谈谈销量吧,零跑今年几个车型的累计销量已经稍稍超过理想(样本少,估算),这数字虽然有点夸张,但没错,零跑的平价打法是真的赚了些市场份额。我觉得销量冲上去是好事,但得看利润和品牌积累怎么样。有一种猜测(不够底气),零跑可能会通过D19试图提升品牌净利率,减少对低价模式的依赖,这对未来发展很关键。
聊了这么多,我突然想到一件事:零跑的车主群体里,年轻人多,技术接受度高,但耐心不算长。D19如果智能化做不好,或者保养成本高,那肯定留不住客户。顺着这个,我晚上翻了下笔记,发现C11的续航表现因温度影响有点大,冬天实际续航缩水超过20%(体感)。如果D19没改进这个问题,同样的槽点会被放大。
好了,聊到这里,你觉得零跑这次的高端尝试到底能走多远?是扎根平价大卖,还是开新路转型成功?还是就像那些水土不服的新锐品牌一样,最后夹在中间被边缘化?(这段先按下不表)
倒是想知道,你们周围有没有D19的准买家?他们会为这款车放弃理想或者蔚来吗?这才是最实际的问题。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