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讲,这几年的豪华SUV市场,跟一池温水没啥两样,泡着是挺舒服,但泡久了人就废了。
各家车厂都跟商量好似的,挤牙膏成了基本操作,今天给你换个大点的屏幕,明天给你加俩不痛不痒的功能,然后发一堆通稿,吹嘘自己“重新定义了豪华”。
得了吧,这年头,连方便面都知道加个蛋升级一下,你们这操作,糊弄鬼呢?
就在所有人都快默认这游戏就这么玩下去的时候,一汽奥迪突然掀了桌子。
他们没整那些虚的,直接把一台硬邦邦的新款Q7扔了出来,那架势,不像来参加晚宴的,倒像是来砸场子的。
这车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它骨子里那股子老派的、近乎顽固的机械劲儿。
你坐进去,第一感觉可能不是那块大屏,也不是那个会升降的高音喇叭,而是一脚油门下去,车身给你的那种极其扎实、稳如老狗的回馈。
这感觉的源头,就埋在底盘底下——那套纯机械中差的quattro全时四驱。
在这个什么都讲究“智能化”、“电子化”的时代,“纯机械”这词儿,简直就像在博物馆里看到的活化石,带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可靠感。
这套系统骚就骚在,它默认把六成的力气都扔给后轮,所以你开起来会有一种开大马力后驱车的错觉,屁股总想“骚动”一下,让你忍不住想在弯道里多给一脚油。
可真到了雨雪天或者烂路上,它又能瞬间变脸,把高达85%的扭矩锁死在需要的车轮上,硬生生把你从打滑的边缘给拽回来。
这种感觉,就像你身边跟了个话不多但巨能打的保镖,平时帮你开开车门,关键时刻能一打十。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现在谁还开着百万级的豪华SUV去越野?
城市里堵车,这套quǎttro跟拖拉机的差速锁有啥区别?
这话说得没错,但豪华这东西,很多时候买的就是一种“冗余”,一种“我用不上,但我必须有”的底气。
这跟你在家存一箱矿泉水一个道理,不是为了天天喝,是为了以防万一。
顺着这套四驱往上摸,连着的是一台“卡宴同款”的8AT变速箱。
奥迪这招高啊,就差把“我跟保时捷是亲戚”写在脸上了。
这种不动声色的炫耀,比直接说自己多牛X要高明得多。
当然,这台变速箱也确实给力,跟那台V6 3.0T发动机的配合简直天衣无缝,动力衔接顺滑得让你怀疑人生,好像车子根本没有在换挡。
可就在你以为这台新款奥迪Q7是个只懂机械的“钢铁直男”时,它车门一关,突然就变成了另一副模样。
30x30色的氛围灯把车厢渲染得跟个高级酒吧似的,B&O那套1920瓦的音响,高音单元缓缓升起,那仪式感,啧啧。
这时候你才发现,这车最分裂的地方就在于,它能让你在山路上劈弯劈到爽,也能让你在堵车的隧道里,关上车窗,听一场柏林爱乐乐团的现场演奏,而且是包厢座。
至于空间,那个“7543”的座椅组合拳,听着玄乎,说白了就是把一台7座SUV的实用性给拉满了。
不管是全家老小一起出动,还是放倒后两排拉个冰箱,它都能搞定。
这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全能属性,才是一台豪华SUV该有的样子。
所以,一汽奥迪Q7到底是不是所谓的“天花板”?
我觉得它更像是一个“搅局者”。
它用最传统、最硬核的机械素质,去回击了当下那些越来越同质化的“科技噱头”。
它好像在对所有对手说:别忘了,剥开所有屏幕和软件的外壳,一台车,最终还是要看它的三大件。
那么问题来了,在今天这个连手机都要讲“计算摄影”的时代,这种对纯粹机械的坚持,究竟是一种返璞归真,还是一场不合时宜的浪漫?
这事儿,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