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唏嘘!销量暴跌55%,六条战线全面溃败;美国车企是如何亲手毁了中国市场?

到了2025年10月,底特律通用汽车总部的会议室里,高管们盯着屏幕上那红得发亮的数据,没人说话。中国市场的销量,从2017年的400万辆,猛地滑落到180万辆,跌幅足足有55%。而在太平洋对岸的深圳,比亚迪工厂的生产线持续不断地工作着,2024年的全球销量达到了427万辆,已经跃升到世界第六的位置。

让人唏嘘!销量暴跌55%,六条战线全面溃败;美国车企是如何亲手毁了中国市场?-有驾

从“超级提款机”变成“生死边缘”,短短八年里,美国车企在中国的表现真是跌得让人唏嘘不已。这些美国品牌是怎么一步步丢掉中国市场的金币和客户的呢?

黄金时代:10亿人的提款机

到了1997年的上海街头,私家车还算稀罕,人家一年的汽车销售总数也才几十万辆,主要买的人还是政府单位和企业。

当通用汽车带着资金和技术闯入中国市场时,合资协议里的“外资持股不得超50%、必须转让技术”这些规定,在底特律那帮大佬看来,根本就不算啥门槛。

让人唏嘘!销量暴跌55%,六条战线全面溃败;美国车企是如何亲手毁了中国市场?-有驾

他们眼里看到的,是十亿人口背后的巨大消费市场,还是中国对汽车制造技术的强烈需求。在通用的战略布局中,中国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技术,还有管理经验。

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一事件成为了重要的转折点,带动了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短短十年时间里,汽车销量增长了十倍,最终站稳了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宝座。

通用和福特顺应趋势,股价随着销量一路上涨,最高点就在2017年。那一年,通用在中国卖出了400万辆汽车,比北美市场多出了50万辆;别克品牌的全球销量有80%来自中国,几乎是美国本土的五倍;福特虽然略微逊色,但也保持在百万辆的规模。

在底特律的财报发布会上,管理层不断强调“中国市场带来的巨大贡献”,华尔街的分析师们也纷纷看好中国市场。可以说,中国已经变成了底特律的“超级提款机”,每年为通用稳稳带来20亿美元的利润。

当时,美系车和德系、日系车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共同占据了中国市场七成的份额。通用的别克君威、福特的蒙迪欧已经成为中产家庭的常选车型,而雪佛兰凭借高性价比,在入门级市场上占据了很大优势。

让人唏嘘!销量暴跌55%,六条战线全面溃败;美国车企是如何亲手毁了中国市场?-有驾

在这样热火朝天的场面中,外资车企拼命扩大产能、赚取利润,可对合资工厂里悄悄崛起的中国伙伴,却基本不上心。

上汽和长安在合作中不断优化制造工艺,而比亚迪则专注于电池技术的研发,这些在2000年代还不怎么出名的企业,如今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壮大实力。

让人唏嘘!销量暴跌55%,六条战线全面溃败;美国车企是如何亲手毁了中国市场?-有驾

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底特律的三大汽车厂商向美国政府请求救助,可这时中国政府正花费5860亿美元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光是修路架桥那么简单,实际上是在为电动车的未来做准备。

同一年,中国明确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的战略,这个有望改变行业格局的信号,却被通用和福特视作“政府的空头梦想”。他们坚持认为,中国汽车企业永远只能停留在低端市场,电动车终究无法形成势头,依旧沉迷于燃油车带来的高利润快感中。

闪电溃败:六条战线的全面失守

2017年销量达到了顶峰,但最终变成了美系车的“终末晚宴”。那一年,韩系车的销量大幅下降,几乎同步,通用的市场份额也开始急剧缩减——这场“寒流”可不是巧合,而是中国车企结束保护期、正式迎接竞争的信号。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开始逐步解除对合资企业的限制,允许外资直接独资建厂,这可不是给外资的“福利”,而是在明示:“咱们的车企都已经能自己走路了,不再需要扶着了。”

让人唏嘘!销量暴跌55%,六条战线全面溃败;美国车企是如何亲手毁了中国市场?-有驾

最狠狠的冲击其实来自电动化浪潮的飞速推进。当中国政府投入270亿美元支持新能源车,而仅比亚迪在2018到2022年就领到了36亿美元的补贴,通用还在努力提高燃油发动机的热效率,福特依旧在争抢SUV市场的份额。

2017年中国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还不到3%,让底特律的很多人觉得电动车只是个小众选择,但他们没注意到这个数字正以指数级的速度在飙升。

从2021年到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一场颠覆所有预料的巨变,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一下子从不到10%冲到超过50%,直到2024年,每月的市场占有率都首次突破了半数,燃油车变成了“少数派”。这会儿,通用和福特的产品线里,燃油车依然占据80%以上,战略上的失误开始浮出水面。

中国车企则亮出六大“武器”,发起了一场教科书级的闪电战:

成本控制的绝对优势成为了第一招杀手锏。电动车的成本里,有40%都集中在电池上面,比亚迪自己建了电池厂,宁德时代也就在隔壁供货,中国的车企电池价格仅仅500美元。2023年刚开始特斯拉搞起降价风潮时,美系车都没法跟着降,价格战还没开始就已经败了。

让人唏嘘!销量暴跌55%,六条战线全面溃败;美国车企是如何亲手毁了中国市场?-有驾

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差得那叫一个明显。中国车企把车看得像电子产品,差不多一年左右就能搞出重大升级;反倒是通用、福特这些老牌厂商,还是沿用传统工业产品的思路,一款新车开发起码得5、6年。

智能化的优势成了用户放弃美系车的主要原因。现在的中国新车基本都配备了15寸以上的大屏幕,语音控制几乎涵盖所有功能,高速辅助驾驶也成了标配;相比之下,通用、福特的车机系统反应慢,缺少本土化的应用,很多车主买车第一件事就是装个手机支架。

从青海盐湖提取锂,到江西进行电池生产,再到江苏的电机控制器,以及深圳的智能芯片,中国的新能源车产业链完成了全方位的自主布局。整体来看,从原材料到成品车的平均运输距离都不到500公里。相比之下,通用的电池还得靠进口,而芯片方面就得看台积电的脸色。在2021年芯片供应紧张的时候,中国车企们快速找到替代方案,而美系车厂则只得被动削减产能。

充电设施的差距终于打消了用户的担忧。中国目前已经建设了超过800万个充电桩,高速公路上每隔几十公里就能找到快充站,像北京到上海的电动车出行完全不成问题;反观美国的充电桩散落零星,跨州出行还算是个奢侈事。

让人唏嘘!销量暴跌55%,六条战线全面溃败;美国车企是如何亲手毁了中国市场?-有驾

政策联手发力,胜负也就更清楚了。报废更新补贴达到900亿元,置换政策带动1300亿元的消费热潮,新能源车免购置税带来的2000亿利好,几项政策精准发放,效果明显。相比之下,通用在2021年高调宣布“2035年淘汰燃油车”后,因美国补贴减少,不得不缩减电动车的产量,一年时间里就亏损了16亿美元。

到2024年,福特的销量从2016年的127万辆直落到44.2万辆,降幅超过65%。2025年前四个月,福特的月平均销量只有9727辆,连比亚迪一天的销量都赶不上。

通用虽依靠上汽通用五菱保持在300万辆左右的水平,但核心品牌别克和雪佛兰,只能靠“终端大打折扣”来维持,品牌影响力也在不断消耗。

到2025年7月,广汽菲克宣布退出市场,成了第一个彻底从中国合资市场撤退的美国大型车企。

生死线前传统汽车豪门落幕

到2025年5月,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涨到了65%到70%,而外资品牌总共只占了30%到35%,这意味着德国、日本、美国、韩国等所有外资品牌得在有限的空间里激烈角逐。

麦肯锡的警示已经变成现实:外资车企在华市场份额即将跌破30%的关键线,一旦真的失去这道底线,到了2026年,许多品牌或许会陷入生存困境。

为什么说30%是个生死线?那可是引发一连串崩盘的临界点。一旦市场份额掉到这个程度,经销商就得先遭殃:比如有家4S店,每月卖车才35台,房租和人工费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接着就会出现大批退网的潮流。

让人唏嘘!销量暴跌55%,六条战线全面溃败;美国车企是如何亲手毁了中国市场?-有驾

消费者想买车,可偏偏最近的4S店远在200公里之外,售后维修更是难上加难;而零部件供应商看到订单急剧减少,也纷纷减产或停产,想换个零件别说快了,得等三个月才行。

通用和福特这两家品牌的表现越来越吃力,到了2025年,美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占比降到9.3%;除去特斯拉后,传统的美系燃油车的份额连5%都不到,基本上已经沦落到边缘阵营了。

中国用十年时间铺就的充电基础设施,美国大概还得再折腾十年才能差不多;而中国成熟的产业链优势,短时间内美系车根本无法模仿得了。

更让人觉得惊人的是,中国车企已经开始“反击”全球市场:比亚迪在巴西、泰国、匈牙利设厂,吉利拿下沃尔沃和路特斯,还在墨西哥布局生产线——距离美国就差一层窗户纸。

让人唏嘘!销量暴跌55%,六条战线全面溃败;美国车企是如何亲手毁了中国市场?-有驾

从1997年满怀信心踏入中国市场,到2025年在生死线上挣扎,美国汽车制造商用不到30年就经历了从巅峰到低谷的全部过程。其实,美国车企不是被中国车企打败了,而是败在了自己轻视的未来上。

从2025年1到7月,中国在全球新能源车市场的份额达到了68%,而在整体汽车市场中的占比也达到了34%,可以说,产业的主导权已经彻底转移到中国手里了。

中国车企的国际征途才刚刚起步,曾经在中国市场呼风唤雨的美国巨头,要是不能深刻理解变革的趋势、积极迎接变化,可能迎来的不仅仅是失去中国市场这么简单。

说到财经领域,谁都知道,经济形势变幻莫测,真是让人牵肠挂肚。从股市到货币,再到宏观调控,大家都在紧盯着每一个风吹草动,生怕错过了投资的良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