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一家高端写字楼里,某新能源汽车公司的采购清单上赫然列着每月30万元的进口坚果预算。
更令人咋舌的是,普通员工名片的制作成本竟高达每盒千元,而同期某头部新势力企业正要求高管出差必须拼房入住快捷酒店。 这不是商战剧的虚构场景,而是拜腾汽车真实上演的荒诞剧情。
这家顶着"宝马i8之父"光环的车企,曾在法兰克福车展用48英寸巨屏惊艳世界。
当慕尼黑设计团队忙着给概念车安装可旋转座椅时,南京总部正批量采购意大利定制西服作为工装。
高管团队享受着税后千万年薪,底层员工每天能畅饮三十元一瓶的巴黎水,但核心车型的底盘调校却因预算超支陷入停滞。
六轮融资84亿的狂欢中,拜腾缔造了多项行业纪录:花费6000万打造全自动电池生产线,却从未生产过完整电池包;
斥资2亿引进德国滚道线设备,最终沦为仓库里的钢铁雕塑;就连最基础的整车控制器开发,都要外包给博世并支付近亿费用。
与之形成讽刺对比的是,某竞品用十分之一成本自主研发出了同等性能的系统。
当行业新贵们忙着压缩成本冲刺交付时,拜腾管理层正陷入权力漩涡。 德国技术派与中国市场派在会议室激烈交锋,创始人戴雷与毕福康的决策分歧演变成公开对峙。
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富士康注资后,当台湾工程师带着改进方案进驻南京工厂,却发现德国团队早已将产线参数锁死。
地方政府给予的千亩工业用地,最终竖起了价值39亿的烂尾厂房。 价值4.8亿的涂装设备尚未启用就被抵押,1160亩土地上野草长得比流水线还高。
最接近量产的M-Byte车型在完成50辆样车后戛然而止,这些带着手工打造的48英寸屏幕的"工业艺术品",最终以5.2万元的白菜价流入二手车市场。
在罗马尼亚DEEV公司承诺注资70%股权的那个春天,南京工厂的樱花开了又谢。 当跨国尽调团队发现拜腾的专利库里竟有9项"汽车香氛系统"专利时,合作备忘录在无声中化为碎纸。
最后一次董事会上,某投资人拍着桌子吼道:"我们不是在造车,是在给慕尼黑设计师建游乐场! "
2025年的春风里,那台停在栖霞区法院门口的拜腾样车仍在倔强地闪烁着车灯。 挡风玻璃上贴着的,是五年前法兰克福车展的媒体通行证。
路过的行人偶尔驻足拍照,却无人知晓这具钢铁躯壳里,曾经跳动过怎样野心勃勃的心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