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车的朋友们可能都听说了个大新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工信部这两个重要部门,联合起来要给现在越来越聪明的汽车立个新规矩。
很多人一听,心里可能就犯嘀咕了:这是怎么了?
现在的新能源智能汽车不是挺好的吗?
能自己跟车、自己拐弯,在高速上开省心多了,怎么突然就要加强管理了呢?
这不是在给技术发展泼冷水吗?
其实,咱们要是把这事儿的前因后果琢磨明白了,就会发现,这盆水泼得不但不冷,反而是恰到好处的“温开水”,是在给整个行业和我们每个车主,系上一条至关重要的“安全带”。
咱们先来看看现在路上的情况。
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简直跟坐了火箭一样。
根据官方数据,光是去年一年,咱们国家就卖出去了将近九百五十万辆新能源车,这个数量非常惊人。
而且,现在市面上的新车,尤其是新能源车,要是没带点“智能驾驶辅助”功能,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从最基础的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到一些厂家宣传得神乎其神的“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越来越多,名字也一个比一个响亮。
什么“智驾”、“领航”、“全场景辅助”,听得人心里痒痒的,感觉离科幻电影里那种车子自己满街跑的时代,就差那么一小步了。
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个“一小步”上。
很多车企为了卖车,在宣传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这两个概念混在一起说。
广告片里,司机悠闲地松开方向盘,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跟旁边的人聊天,车子呢,就在复杂的车流里穿梭自如。
这种画面看多了,给人的心理暗示是非常强的,会让很多人觉得:“哇,这车真能自己开啊,我只要坐在里面就行了。”这种误解的后果是什么呢?
就是咱们在新闻里看到的那些让人哭笑不得又后怕的场景:有人在高速上开着辅助驾驶,居然在车里打起了牌;有人长途开车,干脆在驾驶座上睡大觉,把自己的命完完全全交给了机器。
结果,悲剧就这么发生了。
每一次因为滥用辅助驾驶功能而出的事故,都是一个血的教训,它敲响的警钟,不仅仅是针对某一个车主,更是对整个行业的警告。
所以,这次国家两部门出手,可以说是非常有必要,而且是瞄准了要害。
这份征求意见稿,说白了,就是给所有的车企和咱们消费者,划下了几条清清楚楚的“红线”,谁都不能越界。
第一条红线,就是要求车企必须把丑话说在前面,不能再藏着掖着了。
文件里说得特别明白,车企必须在咱们最容易看到的地方,比如手机上的车辆APP、车里那个大屏幕,还有那本厚厚的用户手册里,用最显眼、最容易懂的话告诉我们:这个功能叫“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它只是个帮手,是个“辅助”,绝对不是能替代你开车的“司机”。
开车的最终责任人,永远是你自己。
这就像咱们去买一把特别锋利的刀,店家必须告诉你这刀快,用的时候要小心手,不能给小孩当玩具。
以前,这些重要的安全提示可能被写在说明书的犄角旮旯里,字小得跟蚊子腿似的,很多人根本注意不到。
现在不行了,必须摆在明面上,让你不想看都不行。
目的就是要把那个“完全自动”的美梦给叫醒,让大家清醒地认识到,方向盘在谁手里,谁就得负起责任。
第二条红线,是针对那些想在开车时“偷懒”的驾驶员,给他们上了一道“紧箍咒”。
新规矩要求,车上必须装一个功能,叫“驾驶员监测系统”,而且这个功能,用户自己还不能关掉。
这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说,就是车里以后会有一个“监工”,时刻盯着你是不是在认真开车。
你要是敢长时间把手从方向盘上拿开,它可能就会用声音警告你:“喂,手放回来!”你要是敢在开车的时候打瞌睡、低头玩手机,方向盘可能就会震动提醒你,甚至在极端情况下,车辆会自动减速、打开双闪,慢慢靠边停下来,并且暂时禁用这个辅助驾驶功能,逼着你必须立刻接管车辆。
这个设计,就是为了防止咱们对技术产生过度依赖,从而放松了警惕。
以前有些车,这个监测系统做得比较松,甚至网上还有人卖那种叫“方向盘配重环”的东西,挂在方向盘上骗过系统,假装你的手一直在上面。
以后,这种小聪明就行不通了。
国家的意思很明确:科技是用来保障安全的,不是让你拿来钻空子、危险驾驶的。
第三条红线,是管住了车企的“嘴”和“手”。
先说“手”,就是那个很时髦的OTA,也就是远程软件升级。
这本来是个好事,能让我们的车像手机一样,不断更新功能,体验越来越好。
但有些车企把它用歪了,车子有些问题没完全解决好就急着卖,然后靠着一次又一次的OTA升级来“打补丁”。
更过分的是,有的还想通过升级的方式,偷偷摸摸地把一些有缺陷的功能给改掉或者隐藏起来。
对此,新规矩说了,不行!
以后任何OTA升级,都得先跟有关部门备案,经过充分的测试验证才能推送给用户,绝不能把消费者当成“小白鼠”。
再说“嘴”,就是宣传。
以后,那些夸大其词、引人误解的广告语要被严格管制了。
什么“彻底解放双手”、“告别驾驶疲劳”之类的说法,不能再随便用了。
如果一个功能明明只是L2级别的辅助驾驶,非要起个名叫什么“全能自动驾驶”,那市场监管部门就要来找你喝茶了。
这不仅是规范市场秩序,更是保护我们消费者,别因为听信了不实的宣传,而错误地使用了功能,把自己和他人置于危险之中。
总的来看,国家出台这个政策,绝对不是要阻碍智能汽车的发展。
恰恰相反,这是在为这个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咱们中国在新能源和智能汽车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是值得骄傲的。
但越是领先,就越要把基础打牢,把规矩立好,特别是安全这根弦,必须时刻紧绷。
这就好比我们建起了一栋摩天大楼,楼盖得越高,对地基和结构安全的要求就越严格。
这些新规矩,就是为中国智能汽车这栋“摩天大楼”加固的地基。
它让车企回归到造车的本质——安全第一;也让我们消费者回归到驾驶的本质——责任在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真正地感到安心和放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