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挺有意思的新闻,就是那个在很多人心里跟“豪华越野”划等号的路虎揽胜,也要出纯电版的车了。
原型车最近在国外亮了相,这可是路虎家头一回正儿八经地搞纯电动车,他们自己说,这将会是有史以来最安静、最精致的一代揽胜。
听着这宣传,感觉就像一个平时在野地里撒欢的硬汉,突然穿上西装要去听交响乐了。
这车计划在英国的工厂生产,不过要等到2026年才会在海外上市,咱们国内的消费者要想见到,估计还得再等等。
这消息一出来,大家讨论得可热闹了。
最核心的问题其实就一个:当那个能发出雄浑轰鸣声的发动机,被一块安安静静的电池取代后,这台揽胜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揽胜”吗?
尤其是在咱们中国这个新能源汽车已经卷上天了的市场里,这位姗姗来迟的英国“老贵族”,还能不能像以前那样吃得开?
咱们先从这台车本身看起。
路虎这次在设计上做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决定,那就是纯电版的揽胜,长得跟现在的燃油版几乎一模一样。
这招确实高明。
你想想,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花一百多万甚至更多的钱去买一台揽胜?
性能和舒适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那个独一无二的气场和身份标签。
开在路上,不懂车的人也知道这是台好车、贵车。
这个深入人心的形象,就是它最大的本钱。
所以,纯电版保留这身“行头”,等于是继承了一大笔无形资产。
只是在一些细节上做了点改动,比如车头那个标志性的进气格栅,为了电车的身份,给设计成了半封闭的样子,让它在硬朗中多了几分科技感。
不过,有个事儿就有点让人想不通了。
路虎官方说,这台纯电揽胜不打算设计前备厢。
给出的理由也挺有意思,他们觉得车头那个位置容易弄脏,如果车主打开前备厢放东西,可能会弄脏手或者物品,影响了豪华体验。
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别扭?
咱们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像是蔚来、小鹏,都把前备厢当成一个大卖点,精心设计,还分层、防水,能装不少东西。
到了路虎这里,一句“怕脏”就给取消了。
这究竟是他们想得特别周到,体现了英式的讲究呢,还是在设计上图省事找了个借口,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再来看看内在的硬实力。
这台车是基于一个叫MLA-Flex的平台打造的,这个平台的好处就是能同时兼容燃油、混动和纯电,比较灵活。
动力参数听起来很不错,前后两个电机,组成了四驱系统,总共能输出550马力,扭矩高达850牛·米,这绝对是个力气活儿的好手。
电池也挺大,有117度电,按照欧洲的WLTP标准,能跑531公里。
这个续航里程,放在今天来看,不算特别顶尖,但也算主流水平。
不过咱们得知道,WLTP标准下的续航,换算成我们国内更常用的CLTC标准,或者考虑到冬天开暖风、夏天开空调的实际情况,续航肯定会打些折扣。
充电速度还行,官方说用快充的话,25分钟能从10%充到80%。
最关键的一点是,它没忘了自己是台路虎,越野能力没有丢,涉水深度达到了850毫米,一般的沟沟坎坎对它来说还是小菜一碟。
把车的基本情况了解完,咱们就得聊点更现实的问题了。
这台纯电揽胜一旦上市,要面对的对手可都不是省油的灯。
在国际市场上,有奔驰的EQS SUV、宝马的iX,还有跑车品牌跨界过来的路特斯Eletre,个个都是身怀绝技。
但是,对它来说,真正的考验,还是在中国市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中国,它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同级别的竞争了,而是一种来自全新维度的挑战。
咱们就拿现在话题度非常高的仰望U8来对比一下。
当纯电揽胜还在宣传自己850毫米的涉水深度有多厉害的时候,仰望U8已经能做到像船一样在水上开,甚至还能原地掉头。
这种过去只在科幻电影里看到的功能,现在变成了现实。
这对消费者的冲击力是非常大的,它让人们明白,电动化带来的不仅仅是能源形式的改变,更是对汽车功能和想象力的彻底颠覆。
在U8面前,揽胜的涉水深度就显得有点“传统”了。
更让这些传统豪华品牌头疼的,是在智能化这个领域。
现在咱们中国的自主品牌,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方面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而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
你随便坐进一台现在主流的国产新能源车,比如理想、蔚来或者问界,再坐进一台传统的豪华品牌汽车里,那种体验上的差距,简直就像是智能手机和老年功能机的区别。
国产车的车机屏幕又大又清晰,系统流畅得像平板电脑,语音助手聪明得能跟你聊天,帮你设置导航、放音乐、调空调,甚至能理解一些模糊的指令。
而很多传统豪车的车机,还停留在反应慢、界面老旧、语音识别不准的阶段。
对于现在花大钱买车的消费者来说,车已经不仅仅是个交通工具了,更是一个“第三生活空间”。
他们对车内的科技感和智能化体验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
如果一台售价上百万的豪车,连最基本的车机导航都用不利索,那它的豪华感又从何谈起呢?
所以,所有问题最终都指向了一个核心:路虎揽胜这个金字招牌,在新能源时代,到底还值多少钱?
过去,很多人买它,买的是一种身份,一种圈层的认可,是那个绿色椭圆标志带来的心理满足感。
但现在,情况变了。
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自信。
大家看过了世界上最好的科技产品,用惯了最流畅的智能设备,对于什么是“好产品”,有了自己的判断。
当一台国产车,在设计、用料、空间、尤其是智能化体验和技术创新上,都做得比你更好,甚至在某些方面是碾压你的时候,那个曾经光芒万丈的外国品牌标志,还能不能让人心甘情愿地多掏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品牌溢价”呢?
这恐怕是纯电揽胜,以及所有正在向电动化转型的传统豪华品牌,都必须严肃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毕竟,市场的选择,才是最终的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