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四年销量破50万,老用户反馈引发品牌反思

“四年光景,从疾驰到领跑”,这话听着像打了鸡血,但搁极氪身上,倒也八九不离十。四年,一个新晋牌子能问鼎中国豪华纯电年度销冠,全球拥趸直逼50万,这速度,你敢说不蹿?可步子大了,难免扯着蛋,安聪慧自己也招了,过去是“一味猛冲”,怠慢了老主顾的感受。

这让我想起个梗:你永远摸不清互联网公司啥时候整出新版本,就像你永远猜不透明早是闹钟叫醒你,还是APP冷不丁的更新。极氪这几年,车型更迭的频率确实有点让人应接不暇。半年三番五次的改款,换谁也得犯嘀咕:我是不是当了韭菜?老车主腹诽“反噬”的声音,也就见怪不怪了。

极氪四年销量破50万,老用户反馈引发品牌反思-有驾

说句公道话,这种“快”,是不少造车新势力的毛病。毕竟,在新能源这片红海里,慢一拍搞不好就得被拍死在沙滩上。可要命的是,汽车这玩意儿,又不是手里的滑板鞋,动不动几万几十万的身价,买了就得杵几年。厂家铆足了劲往前拱,老用户却被抛在了脑后,这种心理落差,着实不好消化。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把这种现象归咎于“市场厮杀惨烈”时,是不是也该琢磨琢磨,这种“快”是不是有点“内卷”过头了?卷技术、卷配置、卷价码,到头来卷的却是用户的体验和信任。

极氪四年销量破50万,老用户反馈引发品牌反思-有驾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极氪的难处也能体会一二。出身自带光环,背靠吉利这棵参天大树,但当时的盘面并不乐观。造车新贵们已经把住了舆论风口,传统车企转型又慢了半拍,极氪想突出重围,就只能另辟蹊径,靠速度来抢地盘。

只是这速度,也埋下了些许隐患。服务据点不够周全,用户沟通不够及时,OTA升级出现掉链子……这些幺蛾子,说白了,都是“快”闹的。磨刀不误砍柴工,一门心思往前拱,难免会挂一漏万。

极氪四年销量破50万,老用户反馈引发品牌反思-有驾

短短四年,极氪就捣鼓出了167项新能源核心领域首发科技,攥着2528项核心技术专利。这个数字委实唬人,但技术创新,终归还是要服务于用户体验。要是技术换代的节奏超过了用户接受和消化的速度,那再多的黑科技,也可能变成用户吐槽的靶子。

安聪慧的自省,其实也是整个行业的自省。新能源汽车,不能光靠堆料,更要拼服务,拼用户口碑。技术是筋骨,服务才是血脉,只有把筋骨和血脉融为一体,才能真正赢得用户的首肯。

极氪四年销量破50万,老用户反馈引发品牌反思-有驾

极氪现在摆出了“用户驱动”战略转型的架势,要建立全生命周期用户沟通机制,要给老用户安排“时光回溯”计划,这些举措,都是在弥补之前的缺失,也是在重新定义豪华品牌的标尺。

这种转变,意味着极氪不再死盯着自家的参数报表,而是开始竖起耳朵听听用户的声音,揣摩用户的需求。就拿这次推出的极氪007GT来说,定位“科技猎装轿跑”,目标是“让猎装从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其实也是一种表态,一种更接地气,更务实的做派。

极氪四年销量破50万,老用户反馈引发品牌反思-有驾

区区20来万的价格,就能体验到零百加速2.84秒的酣畅淋漓,还能享受到激光雷达智能驾驶,这种诱惑力,确实不容小觑。极氪的小目标是2025年搞定15万辆的交付,占据品牌总销量的半壁江山,这说明,他们对这款车是铆足了劲。

极氪四年,趟出了一条鲜花和汗水交织的征程。现在,他们开始放缓脚步,扭头看看那些被自己甩在后面的老铁们,这何尝不是一种成长?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价值重塑的下半场,极氪能否仰仗2.0战略,达成从“中国品牌”到“全球豪华科技”品牌的华丽转身?这仍然是个悬念。但毋庸置疑的是,只有把用户真正放在心坎上,才能走得更稳更远。毕竟,造车这档子事,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到“人”本身。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