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揽胜的定价,仰望U8L还是卖便宜了,心里就有点不爽。反正我自己在汽车行业混了几年,知道追求配置、价格和档次这三个点,往往是一个三角关系,不可能都占满。
我就在想,能不能有点折衷办法:或者把配置堆上去,或者直接上个更高端的版本,价格再放宽点,反正和高端车比,能多赚点?这不是说怎么能不卖贵点,而是,难不成就不能理解,买豪车的人就是看重那份颜值和自我价值的体现。你说得对,便宜了,好像我省了点钱,但又怎么体现我有钱,有品位呢?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反正这个价格档(130万)其实也够用。再往上推五十万,选个豪华配置,也还算合理吧。最起码,180万的车,配置堆够了,也不算随便买个车那样了。不是说富人就不能省钱,但真能让他们感觉值,不就是在配置和品牌上多花点钱吗?
这让我想起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豪车的价值感是不是堆出来的?配置堆得越高,心理认知的价值就越大,哪怕实际上差距不大?
这也和马斯洛五层需求有关。
底层是满足基本的用车需求 ok,用个车跑跑。
再上一层,是颜值和品牌,彰显身份。
更上一层,是追求个性、豪华,甚至炫耀感。
买揽胜的人,心里其实大多在追求自我实现。
说实话,豪车更多时候是一种炫耀工具,不是纯粹的刚需。
比亚迪这些品牌,或许对这个层次理解有差距。他们把销量看得重一点,却没搞懂高端用户的心理。
你知道比亚迪最近一季度大张旗鼓推荐那些7.98万的车,但实际上,这毕竟还是小车的价位,怎么能和揽胜、仰望比呢?
等于在前铺后继地提示:便宜!但不代表就能赢得高价值的客户。
你说,现在二手市场,揽胜的残值也不高啊。
比比腾势N9,你会发现,都比不过新车。
现在的情况就像:你看,这车几年前买,赔了多少钱。很多人肯定心里堵得慌。
这个时候,路虎其实把人民币当纸一样,赚得很爽。
你是不是觉得,有点醒醒吧的味道?
路虎这些豪车,进口关税加上各种税,价格往上再翻个几倍,才富有人士觉得值。
仰望这车型?估计不用受进口税压制,所以价格还能更亲民一点?
比亚迪始终走量,定位在中低端,去年还拼命强调价格便宜,结果,20多万的车型销量就差。
他们根本不懂怎么打造真正的高端品牌。
不然,余承东怎么差点把华为带向那个超豪华圈子?
他们公司高管再怎么努力,也飞不出品牌天花板。
我猜测,他们没有这种战略高度。
很多时候,价格打个五折,还买不起,打一折就能咬牙咬到手。
但,如果破比亚迪的价格陷阱,还能贵出新高度?你说,这样的豪华是不是变味了?
这让我想到一个细节:很多消费者其实根本没看清楚价值。他们用便宜去衡量性价比,但豪车讲究的不是便宜,而是那份尊贵感。
所以,车辆的配置堆得越多,价格提得越高,身前站着不一样的人,心里自然那个获得感就不一样。
不说别的,豪车的象征价值,是靠价格和配置堆砌出来的。(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其实还在想,仰望这么贵的车,究竟靠的是什么赢得市场?是技术、还是品牌故事,或者就是便宜的那一套割韭菜策略?
用户的心理就是很复杂。
你跟我说:要不还得靠配置堆叠,才能显得值钱。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让配置和价格形成一个合理的心理预期?
我觉得,这才是豪华车的魔咒和真相。
你会不会觉得:豪车的价值真正体现在哪里?
还是那一股获得感和尊崇感。
这可能也意味着——我们还得考虑:买家到底愿不愿意为此付钱——这是个不太容易Quantify的问题。
可有的车主买完车后,开惯了价值感,有时候一看贵不贵,心里反倒更踏实(这个心理暗示挺厉害的)。
你猜我没有记错,现代豪车,除了配置,也讲故事和体验。
问题来了:你会不会觉得,现在车市的价值体系变得比以前更复杂?尤其在中国,这块市场,标签里豪华高端定制的广告铺天盖地。
买车也像买房:看得起的,也就那么几层意思。
调个价,堆个配置,怎么让消费者觉得值才是关键。
你觉得:豪车会不会变成更贵,更贵?还是会价格变得更灵活一点?
只这样的人性探索,永远没有完结。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