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系车销量榜炸锅,长安岚图暗战升级,谁在幕后操纵数据

最近汽车圈里头,因为一张销量排行榜,闹得是沸沸扬扬,很多人看了都直摇头,觉得这事儿有点看不懂了。

事情是这样的,网上突然冒出来一个所谓的“30万以内华系车销量榜”,统计的是八月份头二十多天的数据。

本来嘛,大家看看排名,了解下市场情况,也挺好。

可问题是,这榜单的内容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让人感觉不像是真实的市场反映,倒像是一出精心编排的戏。

榜单一出来,最抢眼的就是排在第一名的岚图FREE+,那个销量数字,高得有点让人不敢相信。

岚图这个牌子,是东风汽车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大家也都有所耳闻,但要说它的某一款车能突然卖得这么火爆,力压群雄,很多人心里都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更何况,了解岚图的人都知道,它旗下的另一款轿车“追光”,市场反响一直很平淡,甚至有销售人员私下里说,这车基本上是无人问津的状态。

同一个品牌,一款车捧上了天,另一款车却在地上趴着,这种巨大的反差,本身就透着一股不寻常的味道。

更让大家觉得奇怪的是,榜单上该有的车没有,不该有的车却赫然在列。

比如说,现在市场上热度非常高的问界M5、M7,还有刚刚通过降价和换电政策吸引了大量订单的阿维塔11,这些本应该是榜单前几名的有力竞争者,结果在这份榜单里连个影子都找不到,就好像从市场上消失了一样。

反倒是长安深蓝S07、L07这两款之前没多少人讨论的车,一下子就挤进了前十。

这就让网友们感觉,这榜单不是在反映真实销量,倒像是在给某些品牌“排座位”,故意把一些热门车藏起来,好让另一些车能排得靠前一点。

整个榜单里,长安系的车占了一半,鸿蒙生态的车一家没有,这种分布也太不均衡了,难怪大家会怀疑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说道。

那么,这样一份看起来漏洞百出的榜单,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其实,玩弄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关键就在于怎么设定统计的“规矩”。

首先就是时间的选择。

华系车销量榜炸锅,长安岚图暗战升级,谁在幕后操纵数据-有驾

这份榜单只统计了8月1号到24号的数据,这个时间点选得非常巧妙。

它可能正好避开了一些竞争对手新车上市或者大规模交车的日子,而在自己品牌集中交付车辆的时候进行统计。

这就好比拍照,找一个特定的角度和光线,就能把一个普通的东西拍得特别好看。

通过这种截取特定时间段数据的方式,很容易就能制造出一个“短期冠军”的假象。

其次,就是对“销量”这个词的定义,这里面的门道可就深了。

我们普通人理解的销量,是车主真金白银地把车买回家,上了牌照。

但对于厂家来说,“销量”可以有很多种解释。

它可以是车辆从工厂发到经销商那里的批发数量,也可以是消费者交了订金但还没提车的订单数量。

原文里就提到了一些更隐蔽的手法,比如厂家把一大批新车,直接卖给自家的合作租车公司,或者把给员工的福利车、用作试驾的展车都算作销量。

这样一来,数据报表上的数字是漂亮了,但这些车并没有真正流向普通的消费市场,市场的真实需求并没有那么高。

还有一种做法,就是通过人为干预来让短期数据膨胀。

有业内人士就承认,厂家为了让自家的车能上榜,会给经销商下任务,要求他们在某个截止日期前,集中把手头的订单都处理完,把发票都开出来。

这么一来,这个时间段的销量数据就会出现一个猛增。

华系车销量榜炸锅,长安岚图暗战升级,谁在幕后操纵数据-有驾

但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后面几个月的销量提前透支了,因为市场上的买家总共就那么多,这个月买得多了,下个月自然就少了。

有个车主的经历就很有代表性,他想买深蓝S07,去店里问,销售说车源紧张得不得了,一副供不应求的样子。

可就在这份榜单出来后,他第二天就在网上看到消息说,这款车库存积压严重,连展车都在打折卖。

这种前后矛盾的情况,恰恰说明了数据背后可能存在人为的操控。

面对这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榜单,现在的消费者可不像以前那么容易被糊弄了。

大家不再是被动地看厂家说什么就信什么,而是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真相。

一场由普通车主和网友发起的“数据打假”行动在网上悄然展开。

很多人自发组建了车主群,在群里分享自己的购车合同、提车照片,用最真实的一手信息来拼凑出市场的真实情况。

他们发现,榜单上排名前十的好几款车,实际的提车周期都超过两个月,在这种情况下,短时间内销量能冲那么高,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

还有一些懂技术的网友,甚至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小程序。

这个程序会把车企官网公布的订单量、交管部门的上牌数据、各大汽车论坛里车主的评价等信息综合起来,通过算法得出一个更接近真实情况的排名。

这种民间的榜单,因为数据来源更多元、更透明,反而获得了更多人的信任。

一些视频博主也加入进来,他们拿着网上的销量榜,直接去查同一时间段的交强险上牌数据,结果发现两者之间差距巨大。

华系车销量榜炸锅,长安岚图暗战升级,谁在幕后操纵数据-有驾

这种直接的对比,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些“注水”数据的真实面貌。

说到底,为什么车企要费这么大劲去折腾一份销量榜呢?

根本原因还是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已经到了“内卷”的程度。

当大家的产品在技术、性能上越来越接近的时候,谁的声量大、谁看起来更受欢迎,谁就可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一份漂亮的销量榜,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宣传工具,它能制造一种“大家都买这个车”的氛围,吸引更多犹豫不决的消费者跟风购买。

同时,这些榜单也和车企内部的业绩考核、销售团队的奖金直接挂钩,排名上去了,大家都有好处。

所以,为了这份看得见的好处,一些企业就愿意冒着透支信誉的风险,去玩这种数字游戏。

然而,靠手段制造出来的繁荣终究是短暂的。

当消费者一次又一次地发现自己被误导后,他们对品牌的信任就会被逐渐消耗掉。

长此以往,受伤害的不仅仅是某一个品牌,而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件事也提了个醒:买车是件大事,不能只看表面上的数据和宣传。

任何一份光鲜亮丽的榜单,都只能作为参考。

真正要做决策,还是得自己多看、多问、多比较,亲自去试驾体验,听听真实车主的口碑和反馈。

毕竟,车是买来自己开的,好不好用,只有自己最清楚。

市场的选择最终会回归理性,那些踏踏实实做好产品、真诚对待用户的品牌,才能笑到最后。

而那些沉迷于数据游戏、试图用“障眼法”来迷惑消费者的做法,最终只会被市场所抛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